央广网9月12日消息(记者 滕萌)“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在青海这片草原,也就是本文故事的发生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

碧野千里的金银滩草原 (央广网发 樊永涛摄)

“金银滩”,在青海湖之北,因盛开金露梅、银露梅两种花而得名,而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一批批科技人员隐姓埋名来到这里,经过艰苦卓绝努力先后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这里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原子城,对外宣称:国营221工厂。

历史喧嚣在金银滩草原逐渐散去,但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却从未远去。1993年,随着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正式全面退役,使金银滩草原成为了一方精神高地——在这里,人们找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并由此发掘和传承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如今的金银滩不再是禁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化剑为犁的核武器研制基地,这里早已恢复了草原的美丽风貌,成为了青海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位于海晏县西海镇的“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 (央广网发 段荣琼摄)

建设精神文化高地,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近年来,海晏县积极顺应国家关于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政策导向,坚持“红色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推动“两弹”红色资源教育价值、旅游价值、品牌价值的挖掘和转化,成为当地转型发展的“红色引擎”。

不同于往年,海晏县推出了一套既紧扣红色主题又不失旅游体验趣味的主题式做法:从6月份开始每周定期组织篝火晚会,邀请游客与身着节日盛装的群众一起跳锅庄,以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形成过夜经济;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文体活动、锅庄舞比赛、红歌传唱以及书画摄影、刺绣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驻足;每周定期播放露天红色电影,让游客和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记者从海晏县委宣传部获悉,“十四五”期间,海晏县将以州委创造高品质生活,进一步发掘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等特色,按照“一社一特、一镇一业”发展思路,充分借助中国原子城5A级景区建设打造、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银滩品牌等为助力,以镇域红色文化底蕴为依托,在推动“生态+红色旅游、生态+特色旅游”发展上谋划、思路和打造。”

同时,海晏县将以“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为依托,发展集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研发、红色研学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提升以教育培训为基础的会培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利用金银滩草原生态环境优势,借助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品牌,积极发展民族风情体验式旅游,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家庭体验式旅游,让游客真正融入小镇居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