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拍摄制作)

央广网西宁5月2日消息(记者 樊永涛)一场春雨过后,庄稼渐长。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葱湾村内,层层梯田以及栋栋温棚,形成了大山脚下独特的风景线。

走进温棚,一个个高低错落的高原羊肚菌破土而出,头尖身圆状似雨伞,村民正在抢抓时机,忙碌采摘。

葱湾村内长势喜人的羊肚菌(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近年来,羊肚菌在满足人们味蕾的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致富梦想,但高原种植风险却让不少人“望而生畏”。

如何“驯化”高原野生羊肚菌,降低人工种植风险?如何形成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祁如信的底气

去年11月种植的羊肚菌,近些天已经收获了80斤。这让葱湾村书记祁如信有了发展此项产业的底气。

葱湾村地处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一个半浅半脑山地区。2015年时葱湾村还是共和镇30个村里最贫困落后的村庄。2017年以来,村子已经实现了乡村旅游、蔬菜种植多产业发展的道路,成为西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高原的冬季是漫长的,如何利用土地资源让村民致富,这是祁如信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9年年初,多年从事羊肚菌种植的青海卓辰农业与葱湾村开展结对帮扶。4月20日,公司董事长刘云云正式成为葱湾村第六任“轮值村长”,与当地村民一起谋划脱贫致富项目,在闲置的土地上尝试露天种植反季节羊肚菌。当年,露天种植羊肚菌在葱湾村取得成功。

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包装(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羊肚菌经济效益好,是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这让祁如信萌生了大规模种植的想法。

可实施起来,羊肚菌几近苛刻地种植环境让祁如信打起了退堂鼓。露天种植风险太大,一场大风、一场大雨,“娇贵”的羊肚菌很难承受。

2021年,祁如信利用村集体壮大资金修建了3座温棚种植羊肚菌,由卓辰农业提供菌种和技术支持,从此祁如信隔三岔五就要来一趟温棚。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3月初出菇了,个头大不说,产量跟预期差不多。

“可以说羊肚菌在葱湾村种植是成功的,是科技给了我们大家底气。”祁如信告诉记者,村上今年新修了10座温棚,他要全部用来种植羊肚菌。“今后,乡村旅游、蔬菜种植、羊肚菌种植,就是我们村产业振兴的三驾马车。”

种得出来,才能卖得上好价钱,必须突破种植技术的瓶颈,让羊肚菌产业实现稳定增长。然而在2017年之前,在青海人工种植羊肚菌是件困难的事。

从野生到驯化

从2014年开始,青海卓辰农业科技公司的前身科研团队就在青海对羊肚菌进行种植试验。但起初,成果并不理想。

“不理想”的原因也很简单——菌种问题,云南、四川等地的菌种,很难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环境。

2016年,团队成立公司,在青海省东南部的黄河流域贵德县流转700余亩土地,建立科研基地,进行高原羊肚菌人工仿野生栽培规模化种植。

之后,卓辰农业便把目光聚焦于高原野生羊肚菌。这种羊肚菌生长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环境,高太阳辐射、昼夜温差大等自然因素使得其营养成分丰富。

温棚内羊肚菌长势良好(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终于在2017年3月,科研基地高原羊肚菌大规模种植成功,这意味着他们克服了羊肚菌在青藏高原高海拔、高严寒地域大面积人工种植这一项技术难题。

“别看它小但浑身是科技。”苏亮介绍,从野生菌采集筛选,到分离、扩繁、驯化,复杂程度如同外科手术一般,很多技术难题,教科书里没有,参考文献中找不到。

“我们前往三江源玛柯河流域、祁连山脉等地,采集野生菌种进行了扩繁驯化。”卓辰农业副总经理苏亮告诉记者,到目前已经繁殖至第三代,目前驯化的菌种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人工种植环境。“目前公司已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黄河流域、湟水河流域等青海主要农业区,都进行了试种,均取得了成功。”

工作人员上门指导羊肚菌种植(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苏亮说,卓辰高原羊肚菌有个头大、肉质厚,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市场竞争优势。目前在贵德县一亩羊肚菌可收入11万元。

记者了解到,卓辰农业自主研发的各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20项。在种植过程中使用木屑、稻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生长过程中的有机肥料,且在整个种植过程使用自主发明的高压静电技术进行助长、病虫害防治、抑制杂菌生长,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或农药,真正实现对农田土壤的零污染,在保证高原有机羊肚菌纯正绿色生态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2021年,这种种植模式下栽培的高原羊肚菌通过了加工和种植“双有机认证”。

目前,卓辰农业主动融入青海省“四地”建设(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将贵德科研基地定位为“绿色种源输出地”,已向省外山西、四川,省内民和、大通、湟中等多个地区输送优质高原羊肚菌菌种,并开展产业化合作。

塔尔湾村的新希望

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优良的土地资源,塔尔湾村,这个坐落于西宁市大通县的小村庄,从2009年起就陆续修建125座温棚,进行时令蔬菜种植这项产业。

可谁曾想到,十几年下来,温棚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于是从去年8月起,村委会与青海卓辰农业科技公司进行产业化合作,进行羊肚菌种植。

经过半年多的土地平整与改造,近几日,塔尔湾村迎来了羊肚菌种植的季节。

走进温棚内,年近六旬的村民马占明正在放置营养袋。他告诉记者,相比较于蔬菜种植,种羊肚菌是件轻松的活计。

塔尔湾村村民正在放置营养包(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羊肚菌的种植条件十分苛刻,不仅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而且湿度要保持在65%以上,要用遮阳网来控制温度与光照,一旦出现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菌种大面积死亡。”说起种植羊肚菌,马占明滔滔不绝。

村委书记祁永丰告诉记者,因为有了成熟的种植技术,除了种植与采摘季节,其余时候10栋温棚仅需一人照看即可。“卓辰公司不仅提供了技术与种源,还负责了产品销路。”

记者获悉,在塔尔湾村,预计一亩可产300至400公斤羊肚菌鲜品,按照市场价预计可收入6至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6月中旬出菇后,土地还可进行二次种植,增加了土地利用率。

“我们希望羊肚菌产业能够在塔尔湾村大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储备产业,拓宽老百姓增收门路。”祁永丰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兴则乡村兴。从野生到驯化,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高原羊肚菌产业,增加了底气和信心;从黄河岸边到湟水谷地,小小羊肚菌不仅带动村民们一起增收致富,也为高原地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编辑:滕萌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