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9月8日消息(记者 汪晓青)进村摸底,实地考察,规划发展,讨论方案……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今年7月,受青海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委派,海显连和刘长林来到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窑洞村开展驻村工作。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办公处(央广网发 汪晓青 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有产业,有村集体经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驻村书记海显连说,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工作队埋头考察和研究,与村两委谈论计划从培育集体养殖、探索沙棘种植和尝试洋芋粉条加工产业等方向,带领村民发展振兴。
拥有十多年养殖经验的蔡守栋是村里的养牛大户,目前有120多头牛等待出栏。去年,通过养牛产业,蔡守栋赚得了40万元收益。“今年受市场价格影响,销售情况不太好。”蔡守栋说。
村民的小型牛棚(央广网发 汪晓青 摄)
“分散养殖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销售也易受市场影响波动,组织村民进行集体养殖,形成循环体系,将养殖废弃物统一加工处理,既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又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村民增收。”据刘长林介绍,目前村里大大小小的养殖户较多,以此为基础,可以带动养殖业发展走向规模化。
位于湟中区田家寨镇西南方的窑洞村,属典型的浅脑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地形限制,限制了乡村旅游等创新产业的发展,村民主要依靠种养殖为生,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村里的洋芋地(央广网发 汪晓青 摄)
据村委书记梁芳忠介绍,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多年的精准帮扶,窑洞村各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都发展改变,29户脱贫户也通过入股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的光伏产业和田家寨镇的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分红,参与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渠道,获得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农村奔小康,基础是交通。从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齐心协力,硬化水渠、新建田间道路、村内道路等交通水利设置,打通理顺了窑洞村和外界的渠道。
“以前村里都是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大车进村根本无法通行。现在村道都平整了,大湟平公路从镇上穿行而过,发展的交通大动脉都畅通了,未来村里的日子肯定会越走越好,越走越顺。”梁芳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