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驻济领事馆往事:四大领事馆曾辉煌一时 后全部撤离

2017-03-24 15:01:00来源:济南时报
   
驻济领事馆往事:四大领事馆曾辉煌一时 后全部撤离

 

经二纬二路口,路西为德国驻济南领事馆旧址,路东为德华银行旧址。

  

 

日本驻济南领事馆旧址 

  济南,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主动开埠的城市,巅峰时一度有6个国家在济设立领事馆、4个国家在济有独立的领事馆建筑体,1944年时的外国侨民达到49101人。民国时期散文家倪锡英曾称赞济南商埠:“市面的繁荣,比起南京的下关和杭州的新市场,要远胜数倍,竟可与青岛、天津相抗衡。”自1948年最后一个留守济南的美国领事馆撤离后,济南再无领事馆驻设。来自省外事办的权威说法称,目前山东共有日本、韩国和泰国3个国家开设的领事馆存在,均设在青岛市。

  驻济南的领事馆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今日回望,往事仍堪回味。

  从有到无

  百年馆舍在 但已无领事

  以“经”“纬”来命名街道是济南的一大特色,在今天的济南人看来,以“经”“纬”命名的街道无疑是老城区的所在地,但在100多年前,这片经纬道路编织起来的区域可是济南的“商埠新区”,地位相当于如今的“CBD”,这里不仅中西商铺云集,鼎盛时还曾有6个国家的领事馆集中于此,其中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相继在商埠区大兴土木建设领事馆,这便是济南近代史上著名的“四大领事馆”。

  德国领事馆旧址位于经二路,分东西两座建筑体,东楼为领事馆办公楼,西楼为领事官邸,后者更像是德式别墅,别称“贝斯别墅”。如今,这两座建筑都在原济南市政府院内,曾被当作办公用房。从1905年首任领事梁凯上任,到1945年11月21日末任领事韩宝满被国民政府遣送回国,德国领事馆在济存在40年。

  英国领事馆设立于1906年,是第二家在济南开设的领事馆,初建在南新街,后于1914年迁址到经六纬四165号。英国领事馆的建筑体量最大,曾是市中区文化局登记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曾有望成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惜在2012年因为一场大火而损毁,后又被夷为平地。英国领事馆起初一度是总领事馆级别,1933年12月时,英国把总领事馆迁往青岛,济南馆降为领事馆级别。

  日本领事馆建于1914年10月23日,馆址在原商埠区经三纬七,如今在济南饭店院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驻济领事馆曾于1937年8月19日全部撤离。1937年10月,日本领事馆被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烧毁。1938年1月日本外交人员回济后,移至经二纬三路附近办公,待1938年4月领事馆修葺完毕后才迁回原址。

  美国领事馆在济开设时间最晚,该馆建于1918年10月,初设在经五纬二路东侧,后在1919年6月移至经二纬二路西南角,最终于1921年3月选择在经七小纬二路东北角。目前,该馆的三座建筑被某省直单位使用。

  贝斯公案

  低估山东人智慧 临危之下开埠在先

  关于“贝斯别墅”,在济南民间曾有一段传说:1903年,德商贝斯受到德国政府“暗中授意”,在其自家别墅门前悬挂起德国国旗和“德国领事馆”的匾额,于是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同意德方将驻济商办处升格为驻济领事馆。

  其实,通过权威史料来看,这种说法存在几大硬伤:其一,德国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设驻济商办处,升格为领事馆要等到1905年;其二,德国驻济首任领事名叫梁凯,而贝斯确有其人,不过他是在1908年12月成为第三任驻济领事;其三,济南主动开埠于1904年,外国领事馆在此之前没有资格在济南设馆,而且也没有必要在济南设馆,因为1904年以前在济的外国侨民非常少,而1904年济南开埠之后,外国领事馆不必使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即可开馆。

  这种稗官野史,显然低估了济南人的胸襟和智慧。济南不是沿海港口城市,在近代史上能够云集如此之多的外国领事馆,其原因与过程,颇为惊心动魄。

  根据1898年3月6日由清政府与德国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德国不仅强占胶州湾、兴建殖民城市青岛,而且清政府被迫允许德国在山东建造铁路两条:其一由胶州湾起,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至济南及山东边境;其二由胶州湾往沂州经莱芜至济南。

  胶济铁路兴建于1899年,至1904年竣工,其从青岛修往济南的过程,也是德国殖民者与山东执政当局不断接触和试探的过程。1902年,德国的青岛殖民当局派出高级代表团访问济南,表示“和睦友好”,随后山东巡抚周馥回访青岛,德国殖民当局“派员迎接,礼貌周备,供张颇盛”。周馥认为,“窥其意旨,以振兴商务、开采矿产为本,而以笼络中国官商为用,深谋远虑,愿力极宏。”

  看清德国殖民者意图的周馥,最终决定主动出击。胶济铁路全线通车时间为1904年6月1日,而在1904年5月1日,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联合上奏清廷,拟请在山东内地自开商埠。这份奏折的名称为《直隶总督袁世凯等为添开济南潍县及周村商埠事奏折》,目前保存在国家第一档案馆,它是济南开埠最原始、最重要的历史文献。

  形势危急之下,清廷罕见地高效率批复了这个奏折,5月19日即“抄录通行”。于是,济南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主动开埠的城市。这意味着,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列强,有机会来济南开设领事馆了。

  竞争制衡

  削弱殖民势力 努力追赶青岛

  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看热闹的济南老百姓第一次见到火车开到家门口,而第一辆火车的车头上,印着“Li Hau Fen”的字样。多数老百姓看不懂“Li Hau Fen”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以此命名的这辆火车,纪念的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在中国近代史上毁誉参半、既对中国地质学有贡献同时又服务于帝国主义的双面学者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的学术地位显赫,多次荣任德国地理学会会长,他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和名称,至今仍被中国人使用,祁连山山脉在德语中被称为“李希霍芬山脉”。李希霍芬于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境内共计开展科学考察旅行7次,涉及13个行省,他在第3次旅行时进入山东,着重调查了山东的煤炭资源。回国之后,李希霍芬对山东念念不忘。他在1882年出版的《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的研究成果》(第2卷)里,大篇幅讨论山东问题,指出胶州湾是适合德国占领的理想地点。

  鲁迅把李希霍芬称为“德人利忒何芬”,他在深入研究李希霍芬其人和德国强占胶州湾的历史后发出感叹,“盖利氏游离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今也森林民族,复往来山西间,是皆利忒何芬之化身,而中国大陆沦陷之天使也,吾同胞其奈何!”

  李希霍芬曾在其日记中写道,“我对山东人的印象不错,当然这来自我接触过的不多的山东人,他们比长江流域的人要好。这些人性格大多比较温和,人又聪明能干,当然他们也有缺点,那就是比较听话和羸弱。”

  德国人最初没有意识到,“顺从的山东人”会把济南开埠作为制衡青岛发展的砝码。这一点,在百年之后被另一位德国人看出来。德国学者托尔斯藤·华纳认为,“中国的督抚们完全预见到德国在山东省的这种扩张,建立商埠也并非出于想象的可在山东省为德国商贸发展创造更多方便的目的,而是出于中国政府的政治目的……‘从经济上削弱青岛’这个主题始终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则德国沿胶济铁路的优势地位就实现了一种有效的平衡作用。”

  有一个数字可以反映出济南在开埠前后的经济巨变:开埠后第一年(1905年),济南全市有外国侨民360人;到1918年时,济南全市有外侨1005人;到1944年时,外侨达49101人。如此外侨规模,至今济南难以超越。所以,民国时期散文家倪锡英才大赞济南“竟可与青岛、天津相抗衡”。

  战后巨变

  大批遣返外国侨民 领事馆接收、撤离

  德国学者托尔斯藤·华纳对“济南新城区”的规模介绍颇为精确:商埠区位于中国城的西边,离外城墙700-1000米,在一块约1200米×1700米的土地上,面积为2平方千米。彼此相交的街道构成了平均边长为120米-180米的街坊。

  托尔斯藤·华纳认为,“济南新城区的建设是以西方城市建设为榜样的”,“某些细节甚至表明,德国人建的城市青岛及其建筑条例是这个1905-1906年开发的新建筑区的样板”。其理由是,“设计者在济南商埠的中心区域空出两块街坊,建了一座不同于中国传统城市的城市公园(今中山公园——记者注)。街道加装了污水下水道,每座新房子都必须与之相接……”

  德国在济首开领事馆多年后,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德国、日本作为战败国,其驻济领事馆被国民政府接收,时任德国领事韩宝满在1945年11月被国民政府遣送回国。英国驻济领事馆在济南沦陷后,即把领事业务迁到青岛,至1945年9月正式撤销。美国驻济领事馆在1941年12月美日宣战之后,一度被日军占用,1946年虽然重开,但随着解放战争打响,美国驻济领事馆最终撤销。

  外国侨民的大批撤离,也是领事馆中止在济业务的重要原因。与固有观念不同,济南的外侨遣返发生在二战结束后,而非新中国成立之后。19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令山东省政府对济南地区的日侨、日战俘、韩侨、韩战俘以及德国、意大利侨民进行遣返,并指令济南为河南省、河北省等地日侨遣返集中地。1945年12月28日,首批日本侨民644人被遣送回国。至1946年5月16日,除留用551人外,共分31批将外国侨民52307人遣送。其中,日本49637人、韩国2557人、德国111人、意大利2人。

  记者从山东省外事办了解到,目前共有3个国家在省内开设领事馆,分别是日本、韩国、泰国,地点均在青岛市。如今,外国领事馆的开设地点选择,以侨民分布和地缘区位为主要考虑因素。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驻华使领馆,基本云集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大连、武汉等,具有鲜明的“大区制”色彩,一个领事馆的业务,通常覆盖两三个省份。济南作为京沪之间的城市,市民无论北上还是南下都颇为方便,所以没有领事馆选择在济南驻设。

  如今的济南,虽然没有领事馆驻设,但远比百年之前更加开放,繁华一时的“华洋通商之埠”,早已从物质到精神上焕然一新。

编辑: 唐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