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8月12日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备受期待的青岛市《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 《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全部20条措施涉及5大方面,包括构建完备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全链条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引导各类资源向工业互联网集聚、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业互联网工作机制等。
这份被称为青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总纲性文件,让人眼前一亮。面对工业互联网这个城市竞争的新赛道,青岛跳出以往同类政策的制定思路和框架,力求以开放、市场的新逻辑,助推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若干措施》制定周期长达5个月。起草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其间仅大的调整就进行了两次,堪称“千呼万唤始出来”。
全面开放场景
工业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生态,它汇聚各类平台公司、工业企业等主体,形成跨界融合、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新型产业体系。越多主体参与,生态越活跃。此次新政重点强化了市场开放、生态构建。
《若干措施》显示,全市将建立“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两张场景清单、定期公开发布场景清单和开展场景示范应用。财政支持也重点向场景示范应用倾斜,通过遴选“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以真金白银的奖励,鼓励引导更多领域向工业互联网开放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最高可获200万元奖励。
同时,着眼于完整的生态构建,《若干措施》围绕工业互联网最核心的“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形成“闭环”。重点发力平台建设,支持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同时在特定领域培育一批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基础领域,大力推进5G网络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安全方面,打造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保障体系。
秉承“用户”思维
工业互联网对城市来说是新赛道,对企业来说则是新技术、新手段。面对工业互联网浪潮,许多企业处于观望状态。政策以市场化思维去谋划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针对企业顾虑逐一分析、分类应对。
为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青岛鼓励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制造业中小企业购买和使用云计算资源及平台服务给予优惠,减轻用户费用负担;为推进中小企业在设计、制造、管理等关键环节,部署推进数字化普及、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提升,对企业年度内在网络、工业软件、系统集成等方面完成投资50万元以上的竣工 (上线)项目,按照投资额的20%给予奖补,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政策,完善人才体系建设,靶向引进和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等,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
如何让政策最大限度发挥作用?青岛也给出了新的思路,使用多元“工具”激发企业积极性。
变“给优惠”为“给机会”。坚持无条件与有门槛相结合,例如对“工业赋能”场景等无条件开放,但是对平台服务商,则用纳入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名录库、年度服务本地企业50家以上等若干条件去筛选。对入库后的平台服务商,再按照他们服务收入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
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坚持前支持与后补贴相结合。与现有大部分政策扶持方式不同,若干措施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设立工业互联网产业专项资金,探索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由政府兜底分散风险,构建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产业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促进资本、技术和项目加快集聚。
精准实施,强化协同
若干措施也力求在实施精准化上实现新突破。纵观政策全文,20条措施每一条都指向明确,以工业互联网为内核,辐射各领域,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以政策促场景落地。每季度发布不低于2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50个“未来城市”场景,配合一系列的“工业赋能”场景对接会等活动,促成更多领域向工业互联网开放全部应用场景,持续推进核心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
以政策促产业重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以工业互联网构建全新的产业上下游关系,包括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培育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梯队、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全方位重构营商环境、市场秩序和产业生态。
以政策引领新基建。引导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公共设施资源向5G基站建设免费开放。鼓励各区、市对新建并开通运营的5G园区,在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费用、运行用电费用等方面给予支持。
全市各政策主体间也将高度协同,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商协会活力。畅通政府、企业、商协会沟通渠道,发挥相关商协会资源优势和纽带作用,创新开展跨区域合作、以商招商、对接交流等产业活动。加强上下联动。引导各区、市围绕《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攻坚任务、重点工程,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创新性、差异化的工业互联网支持政策。强化部门协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会同科技、财政、金融等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各成员单位,举全市之力,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