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央广记者 刘海奎
央广网济南11月21日消息(记者 唐磊 刘海奎 通讯员 李永顺 )在2017年11月举办的全国电力行业焊工比赛中,来自全国电力行业43个代表队,129名选手同场竞技。其中,来自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的赵振亮获得个人总成绩第一名。这位只有高中学历的29岁小伙子从2008年初次接触焊接施工以来,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勤奋,最终成长为国内电力焊接领域的一位技术能手。
工作中的赵振亮
“他们做的那么好,我觉得我也可以”
赵振亮,山东济宁人,2008年加入中电建核电公司,成为了一名电焊学徒工,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他被安排到了天津的北疆电厂工地。此时,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他的面前,“我从小一直在学校,可以说对工作,对社会没有什么了解,算是很懵懂吧。高中的时候也没有学习焊接的知识,刚来的时候就到了天津的北疆工地,在那之前完全没有接触焊接这一块工作。”毫无焊接基础的赵振亮只能在工作的间隙向老员工积极请教。就这样,赵振亮开始了他半工半学的工作生活,“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就跟着工地上的老师傅一点点学,自己一点点摸索。”
除了工作上的困难,刚踏入社会的赵振亮远离家乡,身边也没有自己熟悉的伙伴和亲人,慢慢地,赵振亮开始想家,“当时刚毕业,刚开始接触社会,以前的时候不管有什么事都有父母陪在身边,工作以后离开父母,什么事都得自己扛着,有时候自己会躲在被子里掉眼泪。”不过即使面对这么多困难,赵振亮也并没有选择放弃,“有的时候也想过要放弃,不过毕竟自己也有理想,看到那些老师傅用手中的焊枪,把一道道焊缝做成了工艺品,我也很羡慕,看到他们做的那么好,我觉得我自己也可以。”
怀着一颗好胜心,他虚心向老师傅学习焊法,模仿练习。发的练习焊件不够用,他就自己到工地捡下脚料来练。厚厚的工作服被飞溅的焊花烧穿,把皮肤烫出大大小小的泡,他咬牙一声不吭……时间一晃来到了2010年,此时距他参加工作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里,赵振亮不管是技术还是心态都逐渐成长起来,他觉得应该有所突破。工地上管道的焊接需要具备相关的资格证书,2010年,赵振亮“小试牛刀”, 很顺利地取得碳钢小口径管道合格焊工证书,拿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张合格证,他也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焊工,而这也是他日后众多荣誉的一个开端。
工作中的赵振亮
“自己做的不好一定要想法做好”
拿到合格证以后,赵振亮回到工地上,开始从事管道的焊接工作。如果将一个工程比作一个人,那么工程里错综复杂的管道可以说是人的血管,虽然焊接的只是管道上小小的一部分,可一旦焊接出现问题,对于整个工程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赵振亮告诉记者,“在电建行业有句俗语‘速度看起重,质量看焊接’,在一个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厂中,蒸汽温度能达到600多摄氏度,压力可达300多公斤,如果一道焊缝质量不过关,就有可能引起爆管甚至爆炸。所以我们平常在工作中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认真,保证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达到合格的标准。”
长期的实践工作,让赵振亮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先后取得了合金钢大口合格焊工、不锈钢等高材质管道合格焊工等合格证书。业务水平提高了,可赵振亮深知,山外有山,为了检验自己的技术水平,2012年赵振亮参加了中电建核电公司组织的焊工比赛,经过层层考验,他取得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同时,他也获得了一个强化培训的名额。
王启峰教练指导赵振亮提高焊接技术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他辛勤的付出”
通过比赛,赵振亮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所以在强化培训班中,他开始不断充实自己,也是在这里,他接触了对自己日后职业发展影响巨大的焊接教练王启峰。说起王启峰,他有着众多的称号:“冠军教练”、“最牛的教练”,等等。这些都是国内焊接界送给他的绰号。他培养的选手,在全国焊接大赛中7次获得全国冠军,20多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 称号。
在王启峰眼中,赵振亮是一个刻苦、认真的学员。不过时间一长,王启峰也发现了赵振亮身上的一个问题,“振亮的业务水平很高,不过为什么在以往的比赛中没有取得好成绩,原因是他的心理素质太差,一遇到事他就哆嗦,”而焊接工作本身就需要高度精细的操作,手不稳必然会影响最后的发挥。赵振亮也发现了自己的这个问题,他坦言:“我一到模拟考试的时候总是要出问题,心理素质非常差。”
赵振亮(中)领取全国电力行业焊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证书
为了保证学员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王启峰开始着重锻炼学员们的心理素质。赵振亮告诉记者,“王老师经常给我们开会,每个人都要上去发言,每个人说上五分钟、十分钟,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王启峰的办法最终取得了效果,“我感觉我现在的心理素质比两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启峰的“心理战”最终获得成功,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电力行业焊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赵振亮获得个人总成绩第一名,这背后赵振亮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他人无法想象的。他告诉记者:“比赛前好几个月我就和其他选手开始精心准备,从6月分开始,我每天早晨都是4点50分准时起床,学到6点50分,白天实践方面练习完后也要看书看到晚上10点多”。在采访中,赵振亮表示想着重的介绍一下自己老师王启峰在赛前所付出的努力,“从7月份开始,我老师基本上就没回过家,一直陪着我们,我们平常在车间里练习,王老师就站在我们旁边,白天我们上八个小时的班,他能在车间待七个半小时,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他辛勤的付出和劳动。”言谈之中,赵振亮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对于赵振亮这样一位学员,王启峰也是赞赏有加:“他(赵振亮)除了业务水平不错以外,为人处世也很不错,干得好也不骄傲,”王启峰用了“不飘”这个词形容赵振亮,同行他还觉得赵振亮是一个“任性”的人,“自己做的不好就想方设法一定要做好,有这么一股劲。”
赵振亮所在的焊接组获得的荣誉放满了一间屋子。
“冠军文化”铸就“冠军企业”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在近些年的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中,8次获得团体冠军,8次获得个人冠军。先后有126人次参加省级以上的技能竞赛,其中89人进入了前三名,获奖率高达70%,被誉为“冠军企业”。
“冠军企业”的产生离不开“冠军文化”的支撑,简单点说,“冠军文化”就是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就像王启峰评价赵振亮时所说的一句话,“自己做的不好就想方设法一定要做好,有这么一股劲”,正是因为这样一股拼搏的尽头才让企业在各个大赛中斩获佳绩,才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逐渐壮大。
冠军辈出的“冠军现象”,厚重淳朴的“冠军文化”,得益于企业良好的技能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中电建核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仕涛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坚持让优秀的创新人才“名利双收”,让实干者得实惠,不仅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而且通过公司的内部网络、报纸等媒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高技能人才在员工中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同时,公司拿出专项资金,对优秀创新人才进行重奖。获得先优和做出贡献突出的员工,个人收入将会大幅提高。所有省部级以上劳模,都享受公司终身的‘劳模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