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曲阜3月11日消息(记者唐磊 通讯员张艳 李骁)近年来,曲阜坚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地,构建起多元立体的文化传承发展格局,让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孔子故里生生不息。

“百姓儒学”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原来我只会用手机打电话,现在微信、支付宝都会了,全是我儿媳妇教我的。”“我平时上班忙,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婆婆操心。”3月7日,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婆媳互夸”活动。

结合“婆媳互夸会”,鲁源新村还开展了“我为婆婆做件事”系列活动,提倡儿媳们为婆婆买件新衣服、说句暖心话、做做家务活等,弘扬尊老敬老、和睦友爱的传统美德。

传承儒家文化的孔子讲堂,集教育、服务群众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和为贵”调解室,激励村民向上向善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已成为每个村子的“标配”。

据了解,曲阜市将继续深化传统文化“六进”工程,全方位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深化“百姓儒学节”活动,广泛开展“经典大宣讲”“全民诵经典”“全民阅读”“乐和一家亲”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举办写家训、晒家风等活动,形成“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的生动局面。

“以文化人”开创基层治理新气象

“瞧,这油菜马上就能收了,接着就能吃上了。这里种的都是俺们村老人爱吃的菜,咱自己种的菜才最放心!”在石门山镇偏午庄村“幸福食堂”院落里,志愿者刘福英正在菜园里除草、浇地。

2018年6月西焦沟村首个“幸福食堂”成立,运营至今,石门山镇已经实现“幸福食堂”村村全覆盖,“幸福食堂+N”模式不断拓展,幸福基金、幸福银行、幸福学堂、幸福澡堂和幸福菜园陆续成立、逐步推广,各村志愿者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目前已达230人。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深入,曲阜已建立57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活动2.6万余场次,聚焦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精心培育出“幸福食堂”“金晖助老”“呵护假期”“相约黎明”等一批有特色、有温度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50余个,为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源头活水。

曲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良序善治的源泉动力,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化人、培育人、凝心聚力中的特殊作用,并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运用到基层治理中去,凝聚起基层治理的精神文化力量,打造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旅融合”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春节期间,曲阜三孔景区以“孔府过大年·福运中国年”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春节文化活动,通过恢复春节的传统习俗,加入富有文化气息的活动,让游客在孔子故里真正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民族传统春节习俗。

除此之外,曲阜还开展了新春文明礼仪培训、“知礼明德幸福年”原创春联征集、“我家的春节礼”网络互动等活动,各景区均在春节期间设计融入了体验式社教活动,推出了“仁义礼智信”卫衣、新春礼仪盲盒等文创产品。

曲阜市委书记李丽表示,曲阜市将高标准承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论坛、中华篆刻博览会,高水平办好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速重点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一批文化“两创”示范点,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八个融入”,着力打造全国文化“两创”示范市、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当好全国一流文化名市建设排头兵。

编辑:贾晓琳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