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曲阜3月25日消息(记者贾晓琳 通讯员张艳 韩东琳 宋大壮)“今天风太大了,快进屋,咱今天炖的冬瓜丸子,吃了暖暖和和……”3月17日,气温骤降,在曲阜市石门山镇董家庄村“幸福食堂”大门外,志愿者孔付玲正招呼老人们进屋就餐。

照顾老人吃完饭后,志愿者和老人们开展了娱乐活动,还为老人端来了水果加餐——烫熟的香蕉。“老人需要营养搭配才能身体更好,他们牙口不好,我们都是煮熟了再端给他们,每天不重样。”孔付玲说,“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们把这里的老人当成自家老人,给他们关怀,让他们幸福。”

在山东省曲阜市,“幸福食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老人抱团养老的乐园。志愿者对老人亲如家人的服务,是曲阜以文明实践弘扬孝善文化的一个切面。

小雪街道武家村在2019年成立“幸福食堂”后,许多志愿者主动请缨,一个月以内,就组建起一支16人的“幸福食堂”志愿者服务队伍。上到60多岁的热心党员,下到10岁的小学生,都会出现在这个“幸福食堂”里,和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盛饭,教他们识字、唱歌。志愿服务还逐步走出“幸福食堂”,为出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平时帮忙买东西、打扫卫生,建立起亲如家人般的联系。

“很多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吃饭问题,还有心灵的孤独。”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说,围绕“幸福食堂”建设,村里还推出“相约黎明”等一系列以“孝”字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项目,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双向需求。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曲阜将儒家文化、孝善文化与文明实践有机结合,按照“政府主导、村级管理、村民自愿、非营利性”的原则推广建设“幸福食堂”,有效破解了农村孤寡、贫困老人“吃饭难”问题,走出了一条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明实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曲阜路径”。目前已建成“幸福食堂”57个,1300余位老人受益。

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推动下,曲阜“幸福食堂”品牌建设机制日趋完善,“幸福食堂+”模式正加速推进,以“幸福基金“为杠杆,建立起了“财政+善款”的资金保障机制,以“幸福存折”为载体,完善激励嘉许、积分兑换等制度,从精神和物质层面给予志愿者动力,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

“百善孝为先,‘幸福食堂’对弘扬以孝老爱亲为代表的传统美德起到了非常直接的作用,让‘孝’字打破了家庭甚至村居之间的局限,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和风尚。”曲阜市委书记李丽说。

编辑:唐磊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