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11日消息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日前发布了闵行主城片区中部板块单元规划(含重点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草案公示稿。提出落实“上海2035”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任务及闵行区总规提出的提升宜居品质、促进职住平衡,打造宜居品质提升区的战略任务,至2035年把闵行中部板块建设成为品质卓越、活力无限的魅力主城区,闵行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和产城融合的典范。

总体概况

闵行主城片区划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虹桥主城片区单元闵行部分、闵行主城片区中部板块、闵行主城片区南部板块。

中部板块北靠虹桥枢纽,西接松江G60科创大走廊,南邻莘庄工业区,东连徐汇滨江和漕河泾开发区。涵盖七宝、虹桥、梅陇、莘庄和古美五个街镇,是闵行最成熟的城市化地区,有古韵雅致的七宝老街,现代前卫的商务园区,开放包容的国际社区,多元活力的大型公园。伴随着城市功能的升级、商务园区的完善和低效工业的转型,中部板块正在成为上海最具人文活力和转型动力的主城片区之一。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和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进程中,中部板块应牢牢把握发展机会,立足自身优势禀赋,聚焦高端产业和创新功能,实现从近郊区走向主城片区的历史使命。通过谋转型,促升级,推动高水平发展。通过保民生,补短板,营造高品质生活。

中部单元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上海市闵行区中部板块,北与长宁区相接,东与徐汇区相邻,西与松江区衔接,规划面积84.9平方公里,包括5个街镇,分别为七宝镇、虹桥镇、梅陇镇、莘庄镇和古美路街道。本规划期限为 2020-2035 年,其中近期2020-2025年。远期2025-2035年。

发展规模与开发容量

1、人口规模

至2035年中部板块规划常住人口规模103万。常住人口为本次单元规划的主要服务目标,在此基础上预留一定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高等级文化、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及水、能源、环境保障、交通等基础设施,按照更大区域内人群的需求予以配置。

2、用地规模

至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9.5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面积81.8平方公里。

3、开发容量

重点增加公共服务设施规模,重点补充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养老福利和基础教育设施等建筑规模,鼓励公共服务设施复合综合设置。按人口规模合理规划住宅开发容量;优化住宅结构,提高租赁性住房比例,合理确保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住房规模比例。引导开发容量向副中心、TOD社区等特定政策区集聚。

总体空间结构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特点、地方人文风貌、产业转型要求等因素,规划提出“外环魅力升级、中心内涵提升、边界功能激活”的空间优化策略,形成“一带六廊,四心五片”的空间结构。

“一带六廊,四心五片”的空间结构“一带六廊”的生态骨架

一带即外环绿带,为生态主脉,功能上强调景观性和宜游性,建设一系列城市公园,结合设置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游憩需求。

六廊包括五桥港-漕河泾港绿廊、梅陇绿廊、北横泾、新泾港、淀浦河、蒲汇塘。提高滨水空间的开放性,逐步形成6条宽度80-120米的公园廊道并与慢行系统、公共交通、游憩设施等良好衔接。“四心五片”的城市格局

“四心”包括莘庄城市副中心,七宝、虹桥、梅陇四个地区中心。

“五片”以街镇为单元形成产城相对融合的功能片区。在各片区内部形成若干个2-3平方公里组团,通过不同功能用地的混合布局及用地内部垂直方向的功能混合,促进职住平衡和设施共享。

公共中心体系

完善“一个城市副中心、三个地区中心、多个社区中心”的中心体系,提升城市能级。

1、莘庄城市副中心,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莘庄副中心打造成为卓越全球城市辐射长三角的西南门户、服务上海西南区域的城市客厅、闵行南北两大功能片区发展的核心节点,闵行区行政文化公共活动中心。总面积7.3平方公里,建设高水平高能级设施,完善交通配套。推动低效用地更新,重点培育商业、商贸、科技服务、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等功能。

2、地区中心,虹桥地区中心、七宝地区中心、梅陇地区中心。虹桥地区中心总面积0.4平方公里,主要服务虹桥镇和古美路街道,以商业商务、运动休闲、科创服务为特色的综合性地区中心。以吴中路和地铁25号、26号线为核心,重点关注国际社区建设和国际服务植入。

七宝地区中心总面积0.7平方公里,主要服务七宝镇,以文化体验、商业商务、休闲游憩功能为特色的综合性地区中心。以地铁9号、10号线、中运量线等为支撑,延续七宝老街历史文脉,形成古今交融的文化特色。

梅陇地区中心总面积0.9平方公里,主要服务梅陇南部,以科技创新、商业商务为特色的综合性地区中心。以地铁15号线、中运量线和虹梅高架路等为支撑,结合产业转型和滨水空间设计,打造具有地标性的城市形象。

3、社区中心,按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准,每个组团内部设置1-2个社区中心,提供完备的社区级服务功能,合计25个社区中心。

空间管制

1、生态空间控制线规划生态空间面积不低于14.29平方公里。其中三类生态空间主要包括吴闵生态间隔带、淀浦河生态间隔带等重要结构性生态空间。适当增加四类生态空间,主要包括开发边界内的重要水系、外环绿带等结构性生态空间。规划河湖水面率达6.11%,主干河道共10条:蒲汇塘、漕河泾港、张家塘港、淀浦河、春申塘、六磊塘、北竹港、北横泾、新泾港、梅陇港,规划次干河道共4条:横新港、庙桥港、小涞港、杨树浦。保持河道两侧公共空间贯通,提升河道整体景观品质,形成水绿相融的亲水空间。

生态空间规划2、文化保护控制线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控制线,划定七宝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北至青年路,南至宝南路,东至横沥港,西至九曲弄、浴堂街和南街,总用地面积16.37公顷。划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包括12个风貌保护街巷:七宝老街、徐家弄、北固弄、富强街、南街、北西街、北东街、南西街、南东街、北东塘滩、南东塘滩、唐家弄;1处风貌保护河道为蒲汇塘。保护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保护控制线,划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保护控制线4处,包括闵行文化公园内的三馆(宝龙美术馆、海派艺术馆、闵行博物馆新馆)、莘庄文化综合体、锦江乐园、梅陇外环绿带文化中心。范围内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主导,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

文化保护规划

3、城市开发边界至2035年,本单元控制城市开发边界面积81.8平方公里。4、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在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衔接闵行区农业布局、粮食功能区等相关规划,优先在高标准农田、设施良田、设施菜地及规划粮食功能区划定整备引导区,并尽量避让大型片林和其它土壤环境安全风险区域,作为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和管理区域。

特定政策地区

1、公共中心地区

莘庄城市副中心:聚焦核心功能培育、综合服务能级提升、低效用地转型等重点问题,拓展城市副中心范围至7.3平方公里,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高水平高能级设施,增强区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功能、空间、形象,强化对内服务功能,和虹桥副中心形成南北联动发展。地区中心:打造虹桥、七宝、梅陇地区中心。推进存量用地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平衡;增补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路网密度,增加绿地、广场、公共通道等开敞空间。

2、历史风貌地区,即七宝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以“留、改、拆”为城市更新理念,优化空间格局,完善公共配套,改善交通组织,适度进行地块间建设容量转移。重塑完整活跃的成片风貌区块,形成具有风貌特色的特定功能区。3、其他重点地区中春路沿线地区,对接G60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工业用地更新,适当提升开发强度,集聚创新功能和创新人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在现有乐器厂和创意产业园的基础上,塑造标识性文化、艺术、创意节点。预留与虹桥机场联系的中运量通道。华泾站周边地区,重点塑造城市门户地区的空间形象。优化轨道交通、中运量与机场联络线的接驳;加强与徐汇滨江的空间联系;建设标识性建筑和大型公园绿地;通过TOD开发,聚焦商业服务、总部办公、文化休闲、科创研发等功能。4、战略预留区,划定吴泾工业区为战略预留区,面积约5.21平方公里。逐步引导现有污染性工业用地退出,严格控制留白区建设活动,预留大型文体设施空间。

特定政策地区规划布局

重大专项统筹住房保障。

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可持续可负担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现住房供应总量平衡、结构合理和布局优化。实现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和可持续使用,提升居住品质。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提高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提高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比例,适度提高租赁住房供应比例,建设人才公寓,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需求。

住房保障规划发展策略

制定差异化住房布局引导政策。引导住房空间布局与轨道交通、就业岗位分布、公共设施配套联动发展,引导人口和住房合理分布。基本建成区:老旧社区加强存量住宅更新改造,结合15分钟社区服务圈,优化和完善居住环境、设施配套;结合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的要求,多策并举,提升居住环境品质;采取差异化精准性特色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塑造更具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的生活环境。其他未建成区:未建住宅组团用地严格落实中小套型住房建筑面积标准。结合工业片区整体转型,建设租赁性住房、人才公寓等多元化住房,提供多元混合、高标准的社区生活场所。租赁住房规划

多层次多品种多渠道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优先在重点板块、轨道站点周边、配套成熟地区规划新增租赁住房。新增住房中,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的租赁性住房比例不低于20%,同时鼓励在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和产业用地上配建租赁住宅。

公共服务设施

发展目标

强化民生保障,落实全覆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123处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市区级文化设施28处、行政设施38处、体育设施12处、医疗设施15处、养老设施9处、教育设施21处。根据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要求,优先补足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鼓励设施综合设置,高等级设施特色化设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差异化配置,国际公共服务设施专业化设置。

公共服务规划:

文化设施规划

规划布局28处市区级文化设施,规划用地面积43.7公顷,其中在梅陇、虹桥各新增2处,莘庄新增3处,七宝新增5处,古美增设1处。规划社区级文化设施87处,用地面积约16.7公顷,其中独立占地设施36处,综合设置51处。本次规划较已批控规调整或新增44处。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规划布局38处市区级行政办公设施,其中规划新增市区级行政办公设施1处,保留37处。划社区级行政办公设施50处,其中规划新增设施9处,独立占地设施6处,综合设置3处。

体育设施规划

规划布局12处市区级体育设施,其中新增两处区级体育设施,分别为古美体育中心和新梅陇体育中心。古美体育中心在古美路街道南侧结合规划绿地设置,面积约2公顷,新梅陇体育中心设置在梅陇新中心区域,面积约2公顷。规划社区级体育设施96处,用地面积约21.6公顷。其中独立占地的社区级体育设施24处,综合设置的社区级体育设施72处。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布局15处市区级医疗卫生设施,其中本次新增1处市级医疗设施,为新梅陇综合医院,设置在梅陇管控区,面积约3公顷;落实现状2处,为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莘庄医疗设施;加快推进闵行区中医院、口腔机构等优质项目实施。规划社区级医疗卫生设施84处,其中独立占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处,综合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56处,较现状及已批控规新增卫生服务站5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处。

养老设施规划

规划布局9处市区级养老设施,以落实已批控规为主。规划社区级设施78处,包括独立占地的社区养老院33处,综合设置的社区养老院11处,设置的日间照料中心12处,老年活动室16处。按照社区养老院服务半径1000米,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半径500米,老年活动室服务半径300米要求,基本实现服务半径全覆盖。同时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设置老年助餐点2处,长者照顾之家4处。

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规划全区共设置教育科研设施用地21处,其中新增4处,为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诺美学校和莘庄2处教育科研设施;优化用地布局2处,为二体校西校区和交大农学院;保留现状教育科研设施用地13处,落实已批控规规划教育科研设施用地2处。

基础教育设施规划

规划布局十二年制学校1处,完中7处,高中16处,初中21处,小学40处,九年一贯制学校20处,幼儿园187处。

公共空间

开放空间规划按高品质高标准要求,完善公园绿地和绿道系统。落实4级公园体系,重点增加城市公园和地区公园,形成“1+7+10+N”的公园体系。1个郊野公园:在梅陇南部建设1处郊野公园,面积0.8平方公里。作为区域生态服务与公共开放活动的复合性空间,具备区域级生态绿地体验功能。

7个城市公园:在七宝文化公园、闵行体育公园、黎安公园、莘庄梅园、梅陇生态公园基础上结合虹桥地区中心新增吴中路城市公园,沿嘉闵高架生态走廊建嘉闵生态公园,共形成7个城市公园。

10个地区公园:各组团内部按2公里服务半径要求,规划4公顷至10公顷地区公园10处。地区公园宜结合片区特色及周边环境要素植入特色主题;加强与地区中心及轨交站点的空间联系;加强与周边水系、道路绿带等的链接,提升公共交通和慢行的可达性。

按服务半径要求补足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通过工业用地更新、商办用地配建、防护绿地转化、已批未建用地布局调整等增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重点补足连片存量住宅片区、工业转型地区的缺口。

规划至2035年,社区4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和广场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0%,规划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平方米。

开放空间规划

慢行系统规划骨干绿道,由区域级绿道和城市级绿道组成。区域级绿道是链接中部板块和周边地区的重要通道,沿沪渝高速、外环高速和春申塘布局,形成两横一弧的绿道骨架,总长约29公里。城市级绿道是链接单元内部街镇的重要通道,主要沿淀蒲河、新泾港、横泾、横新-漕河泾港以及梅陇南北向结构性绿带设置,总长约42公里。

一般绿道,结合各组团内部的开放空间布局一般绿道,总长超79公里。各片区绿道最窄处宽度不小于2.5米,并根据服务半径需求,结合公园等设施节点设置绿道驿站。

公共通道,通过公共通道打通步行断点、构建立体的慢行交通体系。包括地面公共通道、连廊、地下公共通道、跨河通道、过街天桥等。在副中心及地区中心打造系统化公共通道系统,实现立体化全天候安全无障碍的公共步行体系。

慢行系统规划图,享受城市慢生活

综合交通

发展目标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加强与中心城区及虹桥枢纽的公交联系。完善道路系统网络,提升干线道路的服务能力,疏解过境交通,减少对本地交通的干扰。优化重点地区的路网结构,提升路网密度,增加公共通道。依托全路网,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的综合交通体系。

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规划,你看出什么门道了么?尤其是加强浦东浦西两岸交通规划形成“四横三纵”高快速路网,“四横”为沪渝高速-延安高架、漕宝快速路、沪闵高架路、沪昆高速-外环高速,“三纵”分别为嘉闵高架、外环高速、中环路。加快推进漕宝路快速化,加强单元内部东西向通行能力。建议S4(沪金高速)入城段-S20(外环高速)闵行段抬升,疏解南北向过境交通,减少对单元内的分隔作用。规划形成“六横六纵”骨干路网,“六横”为吴中路、漕宝路、顾戴路、沪闵路、银都路、澄江路,“六纵”为中春路、七莘路、合川路、莲花南路、虹许路-虹梅路、老沪闵路-景洪路。规划新增5条跨外环通道:航南路衔接紫藤路、农南路衔接东兰路、宝铭路衔接古龙路、平南路衔接荣谊路、永秀路衔接闵虹路,加强中部单元内部东西向联系。通过路网整体优化升级,打造宜人街区。打通断头路,加密支路,开放公共通道,全面提升路网密度。路权分配上注重慢行体验,逐步恢复禁非路段非机动车尤其是自行车的通行权,打造安全连续友好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慢行交通品质。规划道路网密度达到6.1公里/平方公里,全路网密度达到 8.1公里/平方公里(含公共通道)。

公共交通规划构建由3条市域线、9条市区线、3条局域线和常规公交组成的多层次多模式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地区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高公交分摊比例。结合区域功能优化和用地布局调整,提高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至35.7%。

公示日期:2021年9月27日—2021年10月26日

公示方式:

网上公示详见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http://ghzyj.sh.gov.cn)、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shmh.gov.cn)。现场公示为规划范围内各街道办事处及各镇政府。

公示书面意见反馈方式:为便于意见的收集统计,本次反馈以书面邮件为准,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

邮寄反馈:请将书面意见邮寄至上海市闵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秀文路600号,邮编201199,并在信封上注明“闵行主城片区中部板块单元规划书面意见反馈”;或发送书面意见至邮箱mhzbdy@126.com)。

咨询电话:64925730 64925603(公示期间每周二、三10:00—11:30、14: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