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提要
推进张江—临港“双区联动”,打造“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是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委员会四次全会《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的重要部署,是紧密结合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四个品牌”战略、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打造“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来着力提升浦东的城市能级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张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临港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承载区,张江和临港的紧密联动,能够发挥各自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联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统筹沿线各镇产业资源,布局产业配套功能,形成张江、临港、各镇联动的“2+N”产业布局,有效发挥区域联动“1+1>2”的整体聚合效应,带动浦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高度。
浦东将依托“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力争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十家以上独角兽企业。将“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打造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发展轴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极核和世界级科学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发展和智能制造集聚区。
二、现状分析
目前,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拥有长三角地区最为雄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223.9亿元,占到整个浦东新区的70%以上。张江科学城“三大、三新”产业发展迅速,拥有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是全国最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是国内最密集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地,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配套、低碳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临港地区正在积极打造“国际智造城”,是国家和上海重要的高端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集聚了一批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装备、智能网联汽车、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民用航空等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3+4”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浦东四大开发公司南下临港,浦东北部创新资源与临港产业资源进行了密切对接,已经落地了新昇半导体、凯世通半导体、微小卫星创新中心、新松机器人等一批重点项目。张江、临港两大极核与周边镇初步建立了管镇联动、招商统筹机制。张江的科技创新成果在临港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张江和临港的部分优势产业也正在逐渐向周边镇园区辐射和外溢,如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临港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等。各镇产业园区也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难点问题
“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区域内的产业布局不够明确,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统筹贯通效应仍然不够明显、产业联动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项目资源导入和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区域产业发展能级和经济密度略低。张江、临港之间以及两极与其他镇工业园区之间尚未建立开发联同、招商联动、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加上生物医药项目环评问题,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溢出承载存在一定困难,创新研发成果部分到了外地进行产业化。临港周边四镇工业园区产业能级较低,与临港地区主导产业呼应联动不够密切。“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内各镇工业园区可供二次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地厂房回购、后续安置的成本过高,受控制性详规缺失、无法办理区域环评等方面的限制,生物医药及新材料企业引进新生产线或新项目受限。部分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不齐全,在交通、居住、教育、就医、文娱等方面未能融入各镇商贸服务和生活配套的中心区域,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端人才短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成长。
四、相关建议
今年7月,浦东新区举行了“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启动仪式和首批联动项目签约仪式,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行动方案。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启动战略规划研究,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在参与国际竞争、承载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浦东开放开发中的角色定位和战略目标以及“2+N”体系中张江、临港、周边各镇的特色产业及协同分工。
二是加强产业、交通、环保专项规划,统筹考虑张江、临港地区及各镇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突出特色,有序分工。重点加强张江、临港两区的基础设施联通,优化交通体系,提升两区链接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将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结合起来,重点研究对CAR-T等新兴生物医药产业的具体产业用地布局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支撑张江创新型企业的产业化项目落地。
三是建立保障措施,成立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协调走廊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工作事项。探索“双自联动”、临港“双特”等政策的优势叠加和政策共享,探索建立“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招商利益分享机制,推进张江和临港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产业项目招商落地、人才引进与服务等领域的政策统一性,并适时逐步覆盖至周边镇级产业园区。加强各镇土地、物业开发的统筹引导,充分发挥平台公司积极性,释放存量空间资源,提升土地产出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