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十八届“银蛇奖”揭晓,23名杰出医务青年获此殊荣,其中,34岁的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外三科副主任医师袁声贤摘获“银蛇奖”三等奖。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一同认识这位“85后”医生。
上午,记者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亭院区见到袁声贤时,他刚刚结束一台手术,正步履匆匆地往办公室赶。手术、查房、看影像片、门诊……袁声贤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袁声贤有一个习惯,对于病情相对复杂、需要定期检查的手术病人,都会在电脑里建一个文档,记录他们的病历、影像片、临床总结记录及心得体会。从2018年2月至今,袁声贤已经存储了1000多份患者资料,随机打开一张片子,他都能详细回忆起病人的病情及手术情况。
两年前,肝癌晚期的张伯伯来到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经检查,张伯伯的情况较为复杂,医治难度较大,但袁声贤没有放弃。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对张伯伯进行了术前介入和靶向药物治疗,并在术后继续通过药物治疗。正是因为详细地记录下了张伯伯的病情,每次复查,袁声贤总能注意到他身体状况的细微变化,这让张伯伯大为感动:“袁医生有那么多病人,对我的病情居然这么熟悉,我很受震动。”
袁声贤说,整理病人资料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自己也通过这些一手数据资料发现了新的科研方向,其中,如何将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转变为可手术切除,提高肝癌治疗效果,就是他近期结合临床展开的研究课题。
袁声贤还有一个习惯,查房不需要携带病历本,这让旁人不禁心存疑虑。每当有人提起这事,他总会笑笑说:“病人的病历都在我的脑子里。”
同事丁文斌说,袁声贤对病人很体贴,每次查房之前,尤其是冬天,他会将双手搓热之后,再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听诊时也会用双手把听诊器捂热,再给病人听诊。“袁医生经常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病人得到最大的受益。”
“学医是我的初心。”袁声贤告诉记者,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患者对医生的认可,是对医生最好的职业回报。”怀着这份初心和对军校的向往,他在高考时报考了第二军医大学,硕博连读毕业后留院成为一名肝脏外科医生。
迄今,他已完成各类肝胆外科手术1600余例。2020年,他作为最年轻的专家参加了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大会,主刀完成2台复杂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过程还进行了网络直播。
工作之余,袁声贤积极参与公益义诊活动,深入社区服务居民,并曾到革命老区一线开展义诊巡诊活动。
“技术是冰冷的,而人是有温度的。”袁声贤认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想状态是朋友关系。他常常勉励自己,在专注医术的基础上,更要做一个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