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尊重纠纷当事人意愿,让处理方式更柔和。上海市金山区新近在全区推进“非诉社区”建设,让基层矛盾在基层解决。
(上海金山区推进“非诉社区”建设。由金山区供图)
据了解,在推进“非诉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市金山区将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矛盾前端预防与多元化解机制,增强基层依法治理效能,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实现全区矛盾纠纷数量、诉讼案件数量的明显下降,矛盾纠纷就地及时化解率明显上升。
在“非诉社区”建设试点地区的金山区吕巷镇可以看到,这里已经整合起综治中心、信访、人民调解、网格化治理等职能部门,把纠纷解决的力量集中起来,实现了矛盾纠纷的“一门式受理、一站点服务、一揽子解决”。
(上海金山区吕巷镇“非诉”调解的现场情景。由金山区供图)
用吕巷镇党委书记黄辉云的话来说,“非诉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合起来、联起来、沉下去。在把纠纷解决的力量“合起来”的同时,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诉前调解等渠道的无缝对接,在互动联动中把大调解格局“联起来”。但更重要的是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真正“沉下去”,沉到基层一线。
有一次,镇上一家企业因经营不善停产,拖欠员工的工资、经济补偿金和社保金。非诉讼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整合律师、公安、工会、社保中心等专业力量,搭建多元调解平台,多方联动齐发力,最终通过非诉讼方式妥善解决了这起欠薪事件,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节约了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
解决纠纷只是治表,防范矛盾纠纷发生才是治根。上海市金山区在推进“非诉社区”建设中,分类施策,系统治理,构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链条:既减少存量、活血化瘀“治已病”,又要消除变量、排查隐患“治欲病”,更要避免增量、源头治理“防未病”。针对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和群众期盼的热点焦点问题,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社会规范的建设,运用“宅基议事”“百姓公堂”“乡贤参事”等民主协商载体,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引导和赋能”,从源头上避免纠纷的酝酿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