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
在繁华魔都有一处建筑,
古木参天,绿树掩映,
这青砖白瓦却沉淀着百年历史。
它是嘉定唯一一处中西合璧、砖混结构的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有着很高的人文历史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它就是 沈家祠堂 (又称沈家花园),坐落在嘉定江桥星火村。
今天,记者着旗袍,戴木簪,携上油纸伞,带你穿越时光的同时,深度感受这座百年老宅。
1916年,祖籍安徽的上海建筑设计师沈安邦在这里购置了土地,建造了这座由两幢建筑组成的造型新颖的私人住宅。
沈家祠堂建筑墙身虽然无壁柱、雕刻、花饰,但通过对门窗、露台、栏杆、木墙与实墙的精心搭配和处理,创造出了清新又朴实且富动感的建筑艺术形象。
这处天井就是沈氏当时设立祖宗牌坊的场所,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沈氏一家在这虔心祭祖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沪宁铁路开通以后,南翔也设了站,加上当时正值上海大开发,很多能人挖到第一桶金后纷纷选择到周边来买地造房,沈安邦就是其中一个。”致力于江桥地方文化研究的李宁介绍,“这里的位置也好,这条虬江河在当时算是条国道,船运很繁忙,方便运建筑材料,他们主要坐船来这度假。”
“这是牌楼,其实就是大门。”李宁仰头指着眼前这幢有五层楼高的建筑说,那时候牌楼就是大户人家的标志。
采访中,记者发现建筑外部有不少大小不一的洞眼。“这里发生过很多次战争,主要是日军留下的。”李宁解释道。
告别浓浓战火,解放以后的沈家花园里,传出了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它摇身一变,成了天真中心小学。
曾经居住在这附近的王珏女士仍经常会来看看。她回忆说,这天井处原有一座花坛,坛中央是一棵高过屋顶的梨树。四月的风一吹,像是雪花一样从天井洒落,现在闭上眼仍禁不住想伸手去接,大抵是因为这里承载着她的青春与芳华。
王珏来回抚摸着砖红色的门窗:“还会梦到这几间教室,几十年了,变化太大了,以前爬树还能隐约看到国际饭店呢。”
感慨之余,王珏告诉记者,这座建筑还在,那就一定能找到印迹。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果然,墙面上还能隐约看到“助人为乐……”的校训,透过天井,如缕的阳光照亮了她的眼眸,明媚得刚好。
2015年,江桥镇政府聘请专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沈家祠堂进行了全面修缮,并与收藏家周纪文合作,建成上海灵岩山房江南文人家居展示馆。 充满了文艺范儿的生活气息是什么“味道”?明清时期江南文人的家居精品又是哪番模样?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周围的光景变了又变,但这里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老宅建筑外部曾被日军侵略的累累弹孔被保留了下来,山斗墙门上的斑驳、自然生长的小树也都还在,这些都是岁月的印痕。如果老墙能开口说话,它一定会告诉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老建筑带着岁月的包浆,记录着真实的历史,那是一段段不能忘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