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出停摆近五个月后,上海大剧院将于6月18、19日奉上复演首台剧目,由上海芭蕾舞团带来的两场经典版芭蕾舞剧《天鹅湖》。17日晚,张文宏赴约观摩《天鹅湖》预演场,并就剧场复演防疫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你看到的是舞蹈的美丽,我们看到的是抗疫的成果。”

  因为忙于抗疫工作,张文宏比原定的时间晚到了1个多小时。虽然只看了20多分钟,但芭蕾舞的精湛表演让他感动不已。“能够感觉到什么是专业的力量?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演出,但是他们一直保持着训练,展现了专业的水准。听说他们1月还在美国巡演,进行文化交流,非常了不起。”

  对于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出现疫情反复,张文宏表示,“事实上,整个上海的防疫团队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大家要相信,我们和他们(芭蕾舞演员)一样都是专业的。上海整个防疫队伍,包括疾控中心、防疫门诊、海关都是专业的,我们工作的时候也是美丽的。市民的生活越常态化,我们的工作就越积极。”

  “你看到的是舞蹈的美丽,我们看到的是抗疫的成果。”张文宏补充道,“如果因为疫情关系,不能正常演出,对市民精神生活的巨大损失。好在根据目前国内疫情的整体布局,我们还没有接到上海要取消演出的通知。只要广大市民齐心协力,在抗疫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要继续保持,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勤洗手,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注意通风、不扎堆,继续保持抗疫成果 ,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常态化。”

  根据文旅部印发的《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要求,剧场的上座率控制在30%。什么时候能够提高上座率?张文宏认为,这要看全国的疫情情况,目前疫情在动态变化中,有比较多的不确定性。“当然,这么美的舞蹈只能三分之一人看,实在是太可惜了。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是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把抗疫继续向前推进。 ”

  邀请援鄂医护代表观演,特设医护工作者导赏专场

  对上海大剧院来说,选用《天鹅湖》作为复演首台剧目也有其特殊意义。1998年上海大剧院落成伊始,开台大戏便是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随后众多国际名团的“天鹅海洋”在此竞相起舞。疫情期间,上海芭蕾舞团《天鹅湖》选段在上海大剧院“有光,就有戏”线上特别放送中精致呈现,惊鸿一瞥却余味绵长,观众通过弹幕和评论刷屏的方式,纷纷表达尽快“剧场见”的强烈愿望。于是, 自然成为了复演剧目的不二人选。

  敲定剧目后,主办方第一时间向“白衣天使”等抗疫勇士发出邀请,一批援鄂抗疫医护工作者代表将作为剧场复演首批观众观看《天鹅湖》。为此,6月18日,大剧院将特别安排一场医护工作者导赏专场,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金牌讲师吴洁将介绍欣赏舞剧《天鹅湖》的门道。

  舞台复苏的亮点不止于此,6月30日至7月1日上海歌剧院修改提高后的新版歌剧《晨钟》、7月5日上海民族乐团《海上生民乐》音乐会都将陆续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同档期内只开一个剧场,升级黑科技助力安心复演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观看经典版《天鹅湖》的观众都将获得一份上海大剧院赠送的防疫安心包,含有一封纪念票套,内含两只口罩,待口罩用完后还可以放置此次复演演出票,以及一瓶免洗手消毒凝胶,倡导公众做好防护,安全观演。

  为迎接复演,上海大剧院已在常态防控、预约限流、人员管理、应急机制等方面做足准备,精细化方案。剧场台前幕后各处公共空间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每日定时进行;平常用作发布演出信息的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复演前夕已成为防疫宣传的重要园地;“剧院小助手”抓马(Drama)的卡通形象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防疫宣传增添亮点;口罩、手套、洗手液等防护用品配备充足,服务人员上岗时将做好自身防护和公众监督及引导工作,为复演后的演职人员和观众提供必要的防护保障。

  目前,上海大剧院拥有大剧场、别克中剧场、小剧场三个剧场,根据文旅部印发的疫情防控要求,将坚决执行同档期内只开一个剧场的规定,可售票划定将不超过30%的“红线”,确保观众间隔就座。

  去年京剧名家张火丁演出时,上海大剧院首度启用人员进出管理系统,这也是国内演出行业首度将该系统用作观演人员的信息核验。如今,这一入场“黑科技”再度升级,将有效实现“随申码”状态显示、身份识别、体温测量等无接触式一体化的监测和记录,从而为防疫期间人员行动轨迹的追溯提供有效参考。大剧院也将和参演单位和个人签订健康承诺书,提前做好对演职人员的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目前,剧场复演应急沟通机制已经在上海大剧院内部建立,并部署好有关预案。一旦发现疫情情况及时上报,同时维护剧场秩序,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终末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