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3月31日消息(记者傅闻捷 韩晓余)近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草案提出,北京将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的城市空间结构,到2020年,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现阶段性目标。上海本身即是超大城市又是周边城市核心,在去年便公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其中,首先就确立了上海到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以及三个重点领域的子目标,即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时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庄少勤说:
“比如说生态方面,规划到2040年上海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15%可以上升到25%以上。跟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人均公共绿地从现在的7平方米左右可以反一倍,到15平方米,还包括大气质量PM2.5的指标,到2040年下降到20微克左右。”
规划指出要营造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积极应对未来人口结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庄少勤: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这次规划的亮点,15分钟步行距离,所以是低碳绿色的社区,通过步行就能够解决你在社区里基本生活,面向未来的社区把工作、休闲包括学习、创新需求都包括在里面。这个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社区,不是封闭的。”
对于轨道交通线路上,未来上海要形成快速、绿色的交通体系,构建智慧友好的绿色交通系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轨道交通网络。庄少勤:
“轨道交通网络未来有“3个1000以上”,市域线要超过1000公里,市区线要超过1000公里,还有中运量的以有轨电车为代表的也要超过1000公里。10万人以上的城镇就要通轨道。”
规划还明确提出了人口、土地、环境和城市安全四条底线,人口调控总量目标为2500万。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巡视员王思政:
“在2040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四条底线,人口的底线、土地的底线、环境的底线、城市安全的底线,这都是做强核心功能、去非核心功能的基础工作。比如说人口调控,人口调控的总量目标2500万。不要简单的、片面看待这个问题,人口调控是调控总量、优化结构。”
当前,北京已经开始梳理部分非核心的城市功能,在上海未来的规划中也有类似的考虑。王思政:
“上海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积极有益的探索,坚持“321”产业发展方针,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包括上一轮城市规划提出“多层多核”等等,应该说这十多年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还要做好上海和长三角的联动,大家共同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把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如何与长三角进行联动?本次规划也明确了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所应该承担的核心功能,突出区域中的引领作用。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毅松:
“推动区域内尤其是近沪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也是这次规划里重要的创新点。我们这次规划里划定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的上海大都市圈。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的交通出行圈。”
在备受关注的住房上,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的要求,到2040年,上海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将控制在3200万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公共设施用地占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比例不低于15%,城镇住宅用地占比控制在26%左右,规划中提出,上海要建设可负担、可持续的住房体系。庄少勤:
“在空间布局上,根据未来的发展要求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的发展格局,未来新城、新市镇成为人口进一步集聚的区域,这些地方的住房供应会增加。比如说地铁上盖上,怎么形成TOD的发展导向,以公共交通发展为导向,包括增加公共租赁房的供应,包括在产业周边,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产城融合的住房供应。”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上海;城市规划;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