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说,人是城市的尺度。历史风云翻涌,城市的精神品格,已深深熔铸于生活其中的人民的性格与情感之中,并通过种种社会互动体现出来。

  还记得去年火爆全网的上海永康路熊爪咖啡吗?街边灰色水泥墙上,毛茸茸的熊爪从墙洞里递出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顺势摸两下顾客的脑袋。墙的另一边,是为聋哑人群提供的专属就业岗位。这份在许多市民手心中传递过的柔软触感,成就了上海的另一种伟大。

  现代城市的崛起,离不开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支撑,纽约、伦敦、巴黎,无一不是。但是,当跳出经济社会的框架重新观察,当今世界城市从强大向伟大的迈进,无一不着眼于城市精神品格的塑造——无论是成就人的梦想,尊重人的创造,关照人的生活,以人为本成为伟大城市的核心要旨。

  在很多方面,上海都是一座令人瞩目的现代都市,这里有着激动人心的经济指标和发展前景,但它真正的伟大,本质上来自于生活其中的人民,他们用根植人性中的善待弱者、友爱和睦、温暖良善、利他奉献等优秀品质,成就了上海得以经久不衰的软实力。

  柔软如水,滋润万物,在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等“硬要素”之外,闪烁人性光辉的精神品格,构成了上海这座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得以和谐运转的“润滑剂”,在这个意义上,城市的精神品格由千万人所创造,又润泽于千万人,并由千万人所展现。

  大城市没有小人物,无数的凡人善举,同样是壮丽诗篇。上海是英雄的城市,而在和平年代,很多所谓的英雄,并非做出什么惊天伟业的超人,而是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去年10月,格致中学高一学生盛晓涵偶遇在街头摔倒的六旬老伯,他用专业的心肺复苏急救把老伯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被誉为“教科书式的抢救”;一个多月前,上海崇明姐弟俩捡到51万元人民币交给警察,尽管家境并不算富裕,但小朋友说:“马上想到拿钱报警,觉得失主肯定很着急。”

  这些故事表明,城市软实力并非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生活,它们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从主动救人和拾金不昧的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城市软实力就是人的实力,这种直抵人心的温暖力量是任何物质或经济成就所无法比拟的。

  或许有人会说,相较于经济数据等硬实力指标,软实力似乎很难量化评价。实际上,软实力不仅可感可知,而且在风险挑战中更为彰显。疫情之中,上海市民守望相助,构筑起一座坚强的抗疫堡垒,就是精神力量的实实在在的体现。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从打了一场“土豆消灭战”的明天华城小区居民,到通宵赶制面包点心送到发热门诊的上海夫妇,再到为抗疫捐款50万元的“上海爷叔”,无一不体现着城市精神品格,千千万万平凡人的援手相助,汇聚成众志成城的集体力量。

  虽然人口众多,但上海这座城市的面积其实并不大,和部分城市比起来,甚至可说是“弹丸之地”,上海之大,更在于胸襟和格局。在这里,友爱的人民营造了亲善包容的环境,这里有容纳不同背景人群和谐共处的环境,也有海纳百川成就他人的氛围。

  在上海街头,目前已有300多位持证街头艺人,他们免于被驱赶和处罚,在指定的地块安心表演。这可以说是管窥一斑。如今,在价值观念的引领和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进一步成就了上海之大。他们在这里创业、生活,成就梦想。仔细看,很多上海故事的主角,并非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不要小瞧这种情感认同的力量,很多时候,它的力量更为持久和深厚。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更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上海的文明与进步、包容与开放,上海人民的良善与亲和、爱心与助人,都是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绝佳展示。城市的传奇,来自传奇的故事。讲故事并不仅仅意在传播信息,更在于让更多人认同并参与进来。

  数万年前,人们在篝火边听着远方的故事,在凝息屏神中感受未曾谋面却直击灵魂的惊讶、感动与震撼。在互联网科技发达的当下,讲好城市故事已成为现代公民需具备的素质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讲故事的能力就是一种软实力。毋庸讳言,这种软实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精心去“讲”,更要用心去“做”。

  在上海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发出动员令的当口,我们重温那些细小的凡人善举、闪光瞬间,读到的是故事,更是那些珍贵的品质——保护弱者、尊重多元、互助友爱、风雨同舟……它们可以超越文化、制度的隔阂,成为全球共通的语言,成为能够打动全人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