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17日正式开馆。上海天文馆建成开放,标志着上海科技馆迈入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三馆合一”的超大型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发展新阶段。
由上海建工七建集团历经三年多建设的上海天文馆,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馆内独具特色的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穹顶三个元素构成的“三体”结构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为了实现这一效果,上海天文馆建筑结构造型多为异形、多曲面,给施工带来巨大挑战。
在观众入口处,包围着圆洞天窗的大悬挑从外观看像一顶巨大的遮阳帽帽檐,重量超2000吨的异型大悬挑不仅是中国之最,在世界上也较为罕见。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证由近千个不同形状、不同尺寸构件组成的大悬挑安装精度?
据介绍,项目团队运用了BIM技术,对空间尺寸进行分析,找出各构件的空间定位和尺寸,在工厂对构件进行预加工、预拼装、编号,缩小构件间的安装偏差。经过数十天不断调整,解决了大直径、多角度、结构形状变化多等难题。
上海天文馆一楼直径30米的球幕影院也是一大亮点。球体的内部由大量钢结构组成,因钢环梁内置于砼梁内部,钢骨梁的截面又大且为环形,所以施工难度大。
项目团队根据现场布设的塔机性能参数,对球幕影院钢结构杆件进行合理分析计算,在满足塔机性能参数的情况下,对单元件组合后再进行安装,并确保上部结构的安装和安全保障。
此外, 整个施工过程还综合运用了数字建造技术,采用复杂结构施工控制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虚拟仿真分析,保证施工过程的建筑结构安全。项目团队介绍,上海天文馆建设还采用基于卫星定位的三维空间测量技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异型不规则构件安装精度。
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登陆。为保证上海天文馆如期竣工以及工程建设者生命财产安全,项目党支部积极落实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当天夜里,冒着大风,顶着暴雨,对工程重点区域进行隐患排摸检查。经过两天两夜连续奋战,项目团队顶住了“利奇马”侵袭,保障了施工进度,也体现出七建建设者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