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三声响,太仓路127号的漆黑木门被敲开。“您好,我们是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学生。”一名20来岁的男青年说。一名女士从屋内迎出:“您好,我是负责接待你们的会务。”随后,9名身穿民国学生制服的青年依次迈步走进这栋老式石库门建筑。

  昨天,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9位学生组成的“北大暑期旅行团”重访博文女校旧址,再现百年前部分中共一大代表以“北大暑期旅行团”名义入住博文女校的情景,这也是博文女校旧址完成修缮布展后的首次亮相。

  1914年创办于上海的博文女校是一所新式女子学堂,1921年7月,正值暑假,博文女校校舍空置,为筹备召开中共一大,经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商定,博文女校校长黄绍兰相助,确定借女校校舍作为代表宿舍。

  中共一大召开期间,来自各地的代表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入住博文女校,代表们在这里召开预备会议,交流各地工作,草拟会议文件,共同探讨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当时,毛泽东就住在靠西的后面一间房间里,他经常在房内苦心思索,以至于别的代表经过窗前向他打招呼的时候,他都不曾看到。

  为何要打着“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入住呢?当天带领北大学生参观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倪兴祥告诉记者,当时,作为五四运动策源地的北大在全国负有盛名,颇受尊重,以北大名义借住较为方便,而在中共一大代表中,很多人都和北大有历史渊源,毛泽东还当过北大图书馆的助理馆员。

  26岁的周逸航是当天来到博文女校的9名北大学生之一,他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研究,当天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博文女校旧址。“以前主要在网上和书本上看到图片或文字资料,今天身临其境,发现建筑被保护和修缮得很好。”

  “文物是记载历史的重要载体,它的存在可以更好地给公众展示某段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在周逸航看来,博文女校能被完整保存下来,不仅是文物保护理念的体现,更是对党的光辉历程起点的一种守护,在今天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