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12日消息(记者吴善阳)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介绍了上海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展情况。尚玉英表示,上海市十次党代会以来,上海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深化贸易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以贸易集聚、资源配置和贸易创新为代表的核心功能基本形成,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上海贸易创新功能基本形成,成为各类新型贸易发展的高地。五年来,上海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联合各区开展“互联网+”商务创新实践区建设,在生活服务、产业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100多个。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2万亿元,是2011年的3.6倍,建成4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7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快递年业务量突破26亿件,日均超过700万件,仅阿里巴巴旗下平台每天从上海发往全国各地的快递就达300万件,货值9亿元左右;网订店取、网订店配、社区配送综合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站、智能快递柜等“最后一公里”服务模式更加多样化。
新型贸易业态不断涌现。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流通和交易模式创新深入发展,成为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培育形成100多家平台型企业,其中千亿级平台5家、百亿级平台21家,2016年平台交易额1.8万亿元,增长14.1%,平台交易撮合、金融服务、价格发现等功能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流通效率的提高和流通成本的降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提速,开展通关服务、外汇支付、零售出口等业务试点,2016年跨境电商试点模式业务量近25亿元,比上年增长6倍,开辟了国际贸易新渠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平行进口汽车、国际中转集拼、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交易、保税融资租赁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展顺利。
“互联网+”引领消费加快升级。聚焦商圈、业态、企业三大核心要素,连续三年滚动实施90项总投资达793亿元的商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特别是商业大数据的发展为传统零售插上数据的翅膀,推动消费市场向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全客群变革,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企业不断涌现,主题型百货、品牌旗舰店、高端定制等体验型、个性化、场景化的商业业态加快发展,K11、大悦城等成为融文化艺术、餐饮、娱乐、社交、亲子、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消费新地标。2016年,包含商品和服务的网上购物交易额5604亿元,是2011年的9.6倍,已相当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2%。
未来五年,是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的决定性阶段,将落实《“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的要求,着力提能级、强功能、补短板,深入推进以优进优出为核心的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深入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贸易制度环境体系,进一步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际国内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助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尚玉英表示,上海将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打造贸易制度环境新高地;二是促进对外贸易优进优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三是推动投资贸易深度融合,激发贸易增长新动能;四是提升内需市场能级,促进新消费创造贸易新供给;五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贸易流通能级迈上新台阶;六是增强服务辐射功能,拓展贸易发展新空间。同时,为使目标更明确、举措更有力、任务更翔实,将重点推进八个专项行动计划,即新消费引领、优进优出战略引领、市场流通创新、服务贸易创新、总部经济提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贸易便利化提速工程和装备走出去提速专项行动计划。力争通过全市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的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