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两会”问计之五: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将如何对标国际标准

2018-01-26 22:0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月26日消息(记者王渝新 杨静 吴善阳 傅闻捷 唐奇云 林馥榆 韩晓余)今年的两会,“营商环境”成为了一大热词,在会场的发言中、闲谈间、提案议案里,都有所涉及。上海将如何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代表委员们纷纷出言献策。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荫茂等14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上海新一轮发展”专项工作监督》的议案。建议人大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监督的领导小组,由相关委员会的分管主任担任组长,对政府服务意识、规范性文件、政府信息平台、司法公平和效率服务、政府服务市场的手段和途径等重点监督事项进行专项监督。
  市政协委员邵楠、沙丽娜、丁嘉春等则针对当前的营商环境提出了具体的提案,建议全面提高工商注册登记环节的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其中提到,创业企业普遍反映上海企业名称核准很贵很难。经过样本调查,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名称是否同义、同音、同行业依然靠人工判断,不仅给了一些黑中介生存的空间,也浪费了企业大量的时间精力。他们建议通过语音语义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人为主观判断的现状,同时开放网上工商名称预核准接口,方便企业网上自查,获得当场反馈。此外,提案还建议应尽快设立统一的咨询服务电话,减少窗口咨询过程中标准不统一、服务不统一的问题。
  在企业注册环节之外,市政协委员、上海维度律师事务所律师童麟告诉记者,在企业股权变更登记时,同样存在阻障,民营企业需要提供层层信息,以证明自己不是“国企”。“当前甚至还存在部分区级市场监督局拒绝受理企业依法提交的工商登记变更申请,要求其必须经注册地经济园区同意后,由经济园区代交申请材料。” 童麟表示,这种公开的“家法”比“潜规则”对营商环境的影响更加恶劣。
  对于这些陈规陋习,市人大代表、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坚表示,对标营商环境的国际标准,第一步就应当推动人大和政府清理、修改和废止不利于营商环境的法规、规章和制度。在林荫茂等代表的议案中,也建议将上海涉及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
  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基础,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改进空间,但是在多数代表委员看来,上海当前的法律环境正是优势所在,应当进一步“扬长”。上海市人大代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招商中心总经理沈寅就表示,根据他的了解,目前上海在企业重视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环境上,无论是在执法规范、力度、速度等方面实际都很完善,违法成本也很高。然而,在和一些外资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不少将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的公司,最终却把研发成果放到国外去注册。究其原因,多数企业是基于目前上海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环境现状的不了解。因此,沈寅认为,目前对于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势宣传力度不足,尤其是对于外资企业的宣传上,很难精准传播。
  此外,不少代表委员也反映,目前上海的营商氛围还存在着保国企、重外企的现象,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我觉得上海要多关心一些初创企业,政府要多一点包容度。”市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峰就提出相应的建议,“政府不能等到大浪淘沙结束以后才去关注那些活下来的企业,大多数企业都是默默无闻的,而那些初创企业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多给这些企业引导和机会,可能上海的营商环境会比过去更好。”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伟国也表示,优化营商环境,尤其要对初创的高科技企业加以重视。而对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无疑能增加企业在成果转化、产业化上的成功率,也能把人才与企业紧密结合。然而,目前创投基金在上海却面临注册难、注册时间长的问题。他呼吁,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也应当继续鼓励、促进好的创业投资基金在上海落地。他建议,对于创投基金的注册标准,应当早日明确门槛,制定具体的政策和规范,从而淘汰劣币,引入更多的良币,通过金融的活水,来培育上海的初创企业,使其生根发芽。
  明确政策法规、重视减税减费,减少审批许可,降低入市门槛……这些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在今年的两会上被不少代表反复提及,也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措施。两会现场,市企业服务云更是直接发布了《上海市惠企政策清单》和《上海市涉企公共服务清单》,分别归集了上海今年的惠企政策253项,以及147项公共服务产品,并同步上网,向全社会公布。然而,也有代表委员表示,在对这些营商的直接环境进行改善的同时,也要注意间接的营商环境优化。
  作为一个来沪打拼近三十年的企业家,市人大代表、上海东昌企业集团董事长丁建勇对此就感受很深。他坦言,好的营商环境,不止于政府对企业的政策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间接环境,以此来吸引并留住企业家与人才。在他看来,“营商”的核心在于“人”,生活的便利,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的丰富,是从“人”的角度来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他认为,间接环境目前是上海的优势,也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需要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所不容忽视的要点。
编辑: 唐奇云

“两会”问计: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对标国际

今年的两会,“营商环境”成为了一大热词,在会场的发言中、闲谈间、提案议案里,都有所涉及。上海将如何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代表委员们纷纷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