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3月7日消息(记者 周洪)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独居老人无人照顾,高空抛物如何杜绝……上海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利用“社区大脑”综合管理平台,在社区管理上下足了“绣花功夫”。
凌晨两点,保安在静安区星城花苑小区结束巡查回到保安室,还没有坐定,电话响起,街道值班人员通知他“小区的一条主干道上一分钟前悄悄停放了一辆私家车”。这条主干道是小区的消防通道,必须保持24小时开放,保安立刻联系车主开走车辆。远在一公里之外的街道值班人员怎么会知道这个情况?原来小区消防通道新安装的“地磁”装置感应到重量,自动报警给值班人员。
这样的智能化技术场景,正逐步在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成为现实,支撑其运作的正是被称为“社区大脑”的综合管理平台。
“社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24小时不间断运行,覆盖网格中心、综治中心、应急中心、物管中心、民生保障中心五个中心职能领域,通过智能化技术接入绝大部分城市部件和全部城市事件管理数据,中心指挥长根据接入的管理数据实时调配行政资源,即时修正城区运行缺陷,实现“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过程”管理。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俞林伟表示,“社区大脑”通过全面部署感知设备实现用技术监控代替人员管理,节约时间和人员成本,使城市管理更快捷、更精准、更精细。
据记者了解,“社区大脑”在采集的海量管理数据基础上,立足规律性报警来发现社区管理高发、频发区域,通过提前预警、提前介入、实时处置的方法精准“施针”;另外,把公安、城管、房管、市容等执法力量整合到“社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里集中办公,打破以往职能部门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局面。
社区管理要像“绣花”一样,去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临汾路街道的“社区大脑”,是静安区大数据城市管理应用创新“151项目”实施方案中,探索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社区管理领域应用样本。静安区科委透露,预计在9月底前可以完成静安全区14个街道(镇)的建设任务,及在社区综合管理系统上的数据集成和运行。
编辑:
林馥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