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复旦教授合作研究在细胞坏死领域取得新进展

2018-04-22 21:5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4月22日消息(记者傅闻捷 通讯员胡海荣)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继喜教授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团队合作研究在细胞坏死领域取得重要进展。4月19日,研究成果以《异源淀粉样信号复合物RIPK1-RIPK3坏死小体的结构研究》(“The Structure of the Necrosome RIPK1-RIPK3 Core, a Human Hetero-amyloid Signaling Complex”)为题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  

  2012年,李继喜教授发现哺乳动物TNF引起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RIP1/RIP3复合物形成功能性淀粉样纤维,通过信号放大平台引起细胞坏死。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李继喜教授团队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团队合作通过固体核磁共振技术(ssNMR)和X-光晶体衍射方法首次解析了RIPK1-RIPK3异源淀粉样信号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RIPK1-RIPK3坏死小体引起细胞程序性坏死,在人类免疫反应、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和ALS)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团队从结构角度漂亮地阐释了RIPK1-RIPK3复合物激活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具有RHIM结构域的蛋白,都能高聚成纤维,并可阻断RIPK3介导的细胞坏死。因此,异源淀粉样复合物可能在天然免疫应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作用,最终介导不同的细胞命运如细胞死亡、NF-kB转录激活等。

编辑: 唐奇云

复旦教授合作研究在细胞坏死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继喜教授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团队合作研究在细胞坏死领域取得重要进展。4月19日,研究成果以《异源淀粉样信号复合物RIPK1-RIPK3坏死小体的结构研究》(“The Structure of the Necrosome RIPK1-RIPK3 Core, a Human Hetero-amyloid Signaling Complex”)为题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