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27日消息(记者吴善阳)两千年前的馒头是什么味道?七千多岁的筷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宋代时期竟然有“裤袜”?今晚,第五届书香中国“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第九届薪火相传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朋朋哥哥”张鹏做客上海交通大学“堂【Mini Tang】·‘六一’特别企划”专场,为小朋友们带来《倾听博物馆的声音:朋朋哥哥的时光笔记》分享会,讲述奇妙的文物故事。朋朋哥哥通过珍藏在博物馆的文物小故事,带领全场孩子们感受了博物馆的奇妙,还给到场的爸爸妈妈们一些方法和建议,使他们和孩子一起爱上博物馆。
古代馒头工序多:有温度的故事让孩子感受中国“舌尖上的智慧”
“大家知道我们经常吃的馒头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朋朋哥哥的问题一抛出,就引发了全场小朋友们的兴趣,大家纷纷开始举手,跃跃欲试。要做出香甜可口的馒头,小麦、石磨、酵母、蒸锅都必不可少,而所有这些,在遥远的古代,就都已经存在。朋朋哥哥首先为孩子们讲述了小麦的种植和传播的历史,接着,不同时期蒸锅、三联甗、汽锅的展示,也让大家理解了古代烹饪方式的不断改进。
“大家觉得这两样工具能加工面粉吗?”两张古代石磨的图片,让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感到无比新奇。石磨的出现,是古代饮食从粒食到粉食的重要转折点。说完馒头的历史,朋朋哥哥又为大家讲述了四千年前面条的故事,并带领大家惊奇地发现,唐代的大文豪杜甫,竟然也给凉面作过诗。随后,七千多岁的筷子、古人剔牙的工具、古人制作冰块的办法……一个个新奇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动形象的图片,风趣易懂的语言,朋朋哥哥带领大家继续了解着更多古代的饮食历史,令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舌尖上的智慧”。
宋代竟然有“裤袜”:和古人“打照面”带孩子穿越古代生活
“大家听说过‘一双裤’‘袴与裈’‘袴褶装’吗?”这些新奇的词语引发了全场小朋友的好奇心。结合一幅幅生动的古代服饰图片展示,朋朋哥哥一边和大家讨论古人的生活习惯、古代服饰的优缺特点,一边为大家讲解不同时期的服饰演变。唐朝的小袖袴褶装、宋代的满档裤、两千年前的袜子、一千年前的裤袜……这些与当代生活依然有着密切联系的文物,生动真实地还原着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孩子们似乎能够走进几千年前的世界,与古人们真实地打了个照面。
讲完极具特色的服饰,朋朋哥哥又继续为大家讲解了古代的发式——披发、辫发、髻发,这些平时只能在电视剧里见到的精美发式形象,通过朋朋哥哥的生动讲解,瞬间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也令大家感受到了这些形象背后深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正如朋朋哥哥所说,历史记忆就在我们身边,它们就藏在博物馆一件件文物的语言和文字里,只要多一份观察,多一份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历史的无穷魅力。
15年义务讲解,教每个家庭爱上博物馆
整个分享会过程中,充满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欢声笑语,大家都被朋朋哥哥的精彩讲解吸引。分享会过后,孩子们纷纷兴高采烈地说道:“朋朋哥哥讲得特别好玩!”在场家长欣喜地表示,朋朋哥哥的讲解非常生动有趣,对孩子们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十分具有吸引力。
自2003年起从事博物馆志愿讲解工作,张鹏先后参与了数十个大型展览的讲解服务,累计受众50余万人,其中讲解服务的重心为青少年,先后获得全国讲解大赛志愿者组第一名、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荣誉。除展厅讲解外,他还先后面向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开设系列公益公开课,走进全国数百所学校开展公益讲座,著有《宫城:写给孩子们的紫禁城》、《朋朋哥哥讲故宫》及《倾听博物馆:朋朋的时光笔记》等图书,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推广。张鹏表示,他在讲解过程中,会特别注重通过一个合适的角度和入口给孩子们讲解,以小见大,给他们更多的想象和理解空间。他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坚持下去,讲满60年,更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引领更多青少年群体和每一个家庭爱上阅读,爱上博物馆,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堂【Mini Tang】分享会是“堂”系列活动的“六一”特别企划,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承办,希望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为“交二代”送上特别的文博礼物,引领更多青少年群体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
林馥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