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31日消息(记者杨静)脊柱侧弯成为目前青少年一种极容易被忽视的身心健康成长的杀手。记者今天(31日)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获悉,为了全面提升上海的儿童与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健康,新华医院正着手打造上海脊柱侧弯综合防控与治疗干预体系。
新华医院院长孙锟介绍,新华医院探索的这一综合防控与治疗干预体系的重点是儿童和青少年,将与教育、科研等机构合作,通过医(医疗机构)、教(教育部门)、社(社会公益机构等)结合的模式,秉承“大健康”理念,探索以儿童健康为中心开展工作。目前,这一项目得到了部分公益基金第一期资助,患者可以向新华医院社工部咨询公益基金的申请事宜,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进行部分手术费用的资助。
首创:上海脊柱侧弯综合防控与治疗干预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脊柱侧弯患者超过300万人,其中80%在10岁至15岁发病。每年递增的30万脊柱侧弯病患人群中,超过半数为青少年。由于正处于骨骼发育高峰期,青少年患者的恶化速度与程度也更高。轻度的脊柱侧弯,可以通过早发现,来实现轻干预;而严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脊柱中心和小儿骨科主任杨军林教授介绍,脊柱侧弯是一种严重影响孩子骨骼正常发育的躯体畸形疾病:
“目前国际上脊柱侧弯患病率为2%-3%。但是我们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曾经在其他省份的五市37万初中生进行抽样筛查,结果让我们十分震惊,在样本数据中,患病率达到5.4%。因此,在上海启动对于这一疾病的筛查十分重要,这也是建立上海脊柱侧弯综合防控与治疗干预体系的关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教授介绍,目前医院正在积极打造上海脊柱侧弯综合防控与治疗干预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从0岁到一百岁的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防控与治疗干预,其中儿童与青少年是重点。潘曙明:
“这一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综合防控,主要工作是致力于对于上海的儿童和青少年展开普遍筛查;第二个层次,是对于不同程度的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和治疗;第三个层次,是对于中小学的体育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将发现和预防的战线进一步提前。此外,还要逐步探索与社会公益机构等建立长效地公益支持体系,使这一体系不断发展。”
初心:让可以免于手术的孩子免于手术
据悉,此项目与众多社会爱心公益基金共同协作,目前上海部分公益基金已确定第一期资助金额,将对筛查,康复,手术全环节进行资助。脊柱侧弯矫正手术,需要在脊柱上动刀,是难度系数最高的骨科手术,被称为骨科“皇冠手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脊柱中心和小儿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小儿创伤矫形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副主任委员杨军林教授是国内这一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从医执教30多年来,从2005年一年仅12台,到近年来每年200余台手术,杨军林团队累计已经完成了2000余例手术,患者无一例严重事故,其中95%患者无需输血。
“手术是最后的选择。其实,99%以上的患儿通过早发现、轻干预,通过保守治疗和形体锻炼等方式,可以免于手术,和正常的孩子没有差别。我们在上海地区的调研刚刚开始,具体数据尚不得而知。但是根据过去在其他省市的筛查状况和目前在新华医院的临床工作中的实践,预计情况也不容乐观。”杨军林说,“作为外科医生,手术台上能够做的,我们通过多学科合作已经做到了最好,但是同庞大的患者相比,如何让患儿免于手术是我们更希望努力去做的。”
探索:以普遍提升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为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表示,上海脊柱侧弯综合防控与治疗干预体系,是以围绕上海儿童脊柱与骨骼健康为中心开展工作,与对于儿童健康水平普遍提升关联密切的机构,如教育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其他相关机构通力协作中,更好的实现二级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同时真正的将一级预防(病因预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