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7月24日消息(记者吴善阳)首期“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工作坊”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开幕。本次活动的科学主题为“时间反演”,工作坊特别邀请了科学和艺术两个领域的“大咖”对学员进行集中创作探讨,课程设计涵盖理论和实践两大维度,引导学员更加深入理解前沿科学主题,侧重设计思想的互动交流,课程目标直接指向科艺作品的实际创作,帮助学员创作一批更加契合科学主题、更具创意的作品,进而孵化出本届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作品。首期科艺工作坊招募的15位学员分别来自上海、四川、广西、湖南四省市共10所高校,包括2位教师、1位艺术工作者和12位同学,其中有一位外国留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成立于2013年,旨在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弘扬科学和艺术之精神。科艺基金每年举办一次科艺作品大奖赛,鼓励以科学主题为基础创作艺术作品,并举办专题展览。2018年5月第五届科艺大奖赛正式启动,主题为“时间反演”。为更好地促进科艺创作,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特此举办首届“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工作坊”,围绕科学主题和艺术创作深入学习探讨,打造科艺佳作。
“时间反演”主题作为物理学的前沿领域,汇聚一批世界顶尖物理学届的顶尖专家。本届科学主题由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教授选定。李政道先生在获知今年7月计划举办首届“科艺工作坊”后撰写亲笔信函表示赞同。时间反演是一个物理概念,它是讨论如果时间倒流了物理规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时间反演如果守恒,将意味着不论时间正向流逝还是逆向倒退,其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在宏观世界中,时间反演的不守恒可以容易地被理解。比如燃烧的木材,当时间反转之后,它并不能从燃烧的灰烬变回到未烧的木材。然而基本物理规律几乎都是时间反演不变的。宏观世界的时间反演不守恒,是由大量个体(原子、分子等)的统计行为造成的。但即使在基本物理规律层面,人们也发现了时间反演不守恒的现象,这样现象的机制尚未达到充分的理解,对于多数未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公众更是难以理解。为帮助艺术家及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学概念,弗兰克·维尔切克亲自撰写以时间反演为主题的科普文章,并描述了物理学家研究时间反演的历史。他鼓励艺术家通过特有的艺术方式表达对“时间反演”的科学理解,在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了对艺术家的期待,“我们在实践之河中飘荡,河水带着我们无可阻挡地向前流动。但在想象的空间中,我们可以令时间之河倒流。那种景象是神奇和美丽无比的,可以让我们深入洞察世界之妙。让艺术家们也拥有这样的机会吧。”
本期作坊汇聚科、艺两届专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何红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2017年佛罗伦萨当代艺术双年展获奖者姚建伟分别作主题报告,展现了艺术家广阔的科学世界和科学家绚丽的艺术世界。何红健教授做了题为《科学与艺术的反思》的报告,着重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与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科学家是否有自己的艺术观?它对科学探索是否重要?艺术家是否有自己的科学观?它是否影响艺术创作?”等问题。他说,“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项重要标志,都是源于人类对自然界与自身的观察与探索。科学与艺术发展的历程构成了一支神奇的交响曲,宏伟绚丽,回旋起伏,发人深思。”陈进从“格物致知”“厚泽润物”“科艺相通”三个角度,生动完整地再现了科艺双馨、心通天宇的物理学大师李政道先生在物理学领域、中国科教事业以及艺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宣传与弘扬李先生的科学精神、赤子情怀和科艺精神。姚建伟老师做了题为《科学与艺术的创作精神》的报告,他重点分享了1993年科学与艺术研讨会期间,我国部分著名艺术家依据主题创作的部分作品解读和自已从事艺术与设计创作中的一些体验。在姚建伟还是一名青年艺术家时,便受李政道先生启发,多次创作科艺作品。如今,他作为老师,积极承担“科艺相通”理念传播的使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经过严格的简历筛选,本次科学与艺术工作坊共入选15名优秀学员,其中,3名学员曾参加过往届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2017年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特等奖得主韩韬说:“参加科艺大奖赛,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且能够尝试新的语言。因为大奖赛都是以严肃的科学理论为主题,为了能够让晦涩的科学理论得以视觉化的呈现,并且转化为艺术的观念而不只是科学理论的简单描述,这对我来说是很的大的挑战。”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电子计算机工程专业大二学生赵文晖是一位很具有文学艺术气质的理科生,他对今年的科艺作品创作他很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希望可以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背景,运用科技手段,尝试创作类似形式的科艺主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