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二层连廊)步行引导系统正式上线
进口博览会会址所在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相当于18.5个人民广场,不仅天天在这里工作的白领会偶尔辨别不清方向,第一次到达虹桥枢纽的旅客更是容易迷路。那么,在如此人流密集、商铺林立的复杂地段,如何才能实现出行无忧呢?
近日,虹桥商务区地下空间(二层连廊)步行引导系统正式上线,将为出行者提供精准的公共指引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引导图,电子室内地图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支持关键字搜索、随心放大缩小查看、最优路径规划,甚至还模拟导航等功能。同时也为11月进博会客流提供出行导流指引。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本系统覆盖国展中心、商务区核心区、西交通中心、地上地下空间,通过会展分层设置了楼层地图,展现商务区最具特色的地下空间及空中连廊的室内地图。可进行旋转、缩放、2D与3D转换等地图操作,并能精准定位到室内的每个区域空间。除了引导查看功能外,室内地图同样支持搜索商铺名称、公共区域名称、停车场等功能。届时,用户可通过“上海虹桥”官方微信号、虹桥商务区公共信息服务屏、地面导航二维码等多渠道获取室内导航功能服务。
整合共享停车资源 车位信息全面开放
进博会期间,虹桥商务区还将提供虹桥枢纽P6P7P9P10停车场5000余个车位信息及核心区虹桥万科中心、冠捷大厦、新地中心、金臣汇、虹桥阿里中心、旭辉中心、虹桥绿谷、龙湖虹桥天街等十余个停车场近8000个车位信息在线实时显示查询,届时,市民以及进博会参展商、宾客可通过虹桥商务区公共信息服务屏、上海虹桥官方微信号等渠道获取相关停车信息。以此提高商务区停车位利用率,解决市民停车难的问题,服务进博会大客流需求。同时,结合进博会召开,管委会还积极协调核心区各开发企业停车场,在进博会期间,通过错峰停车、共享停车等有效措施,加大停车位的供应量。
新平台服务枢纽应急 智联化感知枢纽动态
围绕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总体要求,管委会从去年就着手新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响应指挥平台,目前已建成。该平台通过对交通方式运送客流的关联分析与预测,虹桥枢纽客流环比、同比分析与趋势预测进行数据分析、预案管理、辅助决策、通讯融合等。此外,该平台还开发了多种显示模式,将枢纽客流数据、各交通方式所占比例、重点区域视频信息等进行显示,从数据分析到视频监控等较为直观。不仅能够接通虹桥枢纽应急响应中心与交通委指挥中心的网络链路,还可以在指挥中心完成会展中心周边视频信息融合后,通过终端可实现会展中心周边道路等视频的覆盖。
智能化多措并举 全面提升枢纽服务能级
除此以外,在虹桥枢纽内还有更多智慧化服务在持续推进。近日,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改造后全面实行了国内出港航班上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行李、自助安检、自助登机,实现全流程自助化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安检区域虹桥机场此次引入8套自助安检验证设备,旅客只需扫描身份证,进行人脸识别,便可自助完成安检。而最后乘机前,同样通过扫描身份证或登机牌,再次人脸识别验证信息后,旅客就可以自助完成登机手续。自助安检大幅提高安检效率,一人通过仅需12秒。为了让乘客更加便利的获取相关交通信息,目前虹桥枢纽内虹桥机场、上海虹桥站、东交通中心、西交通中心内共设立了交通信息服务屏145块,以此提供虹桥机场到港航班、市内交通信息及位置说明等。同时配备16台虹桥商务区公共信息服务屏,在发布交通信息的基础上,同时提供商务区核心区会展、商业、旅游、文化、酒店等特色信息,并提供中文、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8种国际语言为外国宾客提供信息服务。
大数据分析“大客流” 精准支撑交通决策
虹桥商务区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紧邻江浙皖三省,是长三角人流和商贸来往的核心区域。随着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逐步融合,虹桥区域的人气活力也有了快速的提升。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研究近期发布《虹桥人气活力指数》,应用大数据技术系统性评估虹桥人流、车流汇聚集散的变化情况。 以虹桥区域内电信用户在手机信令位置数据、通信数据为基础,通过“虹桥人流和交通”两个分析维度,对虹桥区域内的人流构成及出行目的进行深入分析,将虹桥区域内的人群集散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指数量化,直观了解虹桥商务区人气活力状态。在系统性评估虹桥人流汇聚集散的变化情况的同时,用数据指标体系来综合反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