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2月16日消息(记者傅闻捷)今天上午,第三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们齐聚一堂,论道全球科技前沿和创新趋势。
杰出数学家英格丽·多贝西(Ingrid Daubechies)获颁“复旦-中植科学奖”
(央广网发 慕梁 摄)
2018“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格丽·多贝西(Ingrid Daubechies)出席颁奖典礼并发表报告《数学生涯的一些篇章》。国际数学联盟前主席约翰·鲍尔(John Ball)、菲尔兹奖得主沃恩·琼斯(Vaughan Jones)向她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
著名实验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奖委员会主席丁肇中宣读第三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者名单并致颁奖辞。中国航天英雄、特级航天员杨利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狄拉克奖获得者米歇尔·帕里内洛(Michele Parrinello)先后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概况》和《从计算机到原子模拟: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发表报告,分享了相关领域最前沿的创新成果。
据介绍,“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用以表彰在数学、物理和生物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第三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数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已于今年7月公示评选结果,获奖者将获得证书与奖杯,以及三百万元人民币奖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016年获得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继2017年“复旦-中植科学奖”三位获奖人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该奖项得主第二次斩获诺奖。
据悉,“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从2015年开始举办,旨在通过搭建全球视野下的交流与分享平台、聚焦全球科技前沿领域和创新趋势,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本届论坛将为期三天,由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组成,主题聚焦计算科学、创新创业、大数据和功能与分子影像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