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7月25日消息(记者周洪)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暑期是上海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迎来的第一个旅游旺季。上海各界遵守“最严”垃圾分类法规,并通过活泼有趣的方式向中外游客推广普及垃圾分类理念和知识,成为靓丽的“新风景”。
调查结果显示,7月前来上海旅游度假的游客量同比增长三成。超过八成游客表示将提前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在上海按照规定扔垃圾,并支持上海酒店不主动提供“六小件”。上海各景区也通过活泼有趣的方式向中外游客推广普及垃圾分类理念和知识,成为上海靓丽的“新风景”。
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北极熊吃剩的鱼肉制‘零食’、企鹅褪下的绒毛分别属于什么垃圾?”“答案是湿垃圾和干垃圾。”总经理李绍君解释说,这些趣味问答帮助游客轻松地记住垃圾分类方法。
上海某旅行社导游介绍,“旅游大巴、观光车上也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导游则随身携带用于临时装湿垃圾的垃圾袋等。“向游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成为旅游线路的必备环节。”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执法总队日前披露,执法部门在面向上海7000多家旅游住宿企业开展集中执法行动中发现,大多数酒店认真遵守上海垃圾分类法规。例如,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游客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等“六小件”;不少酒店在酒店内增设分类垃圾桶,安排员工现场帮助住客分类垃圾。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文化旅游会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一方面,‘最严’垃圾分类法规 对来沪游客提出更高的自律要求;另一方面,上海以活泼有趣的方式帮助市民游客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做法值得借鉴。”“随着更多城市居民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有望带动更多国内游及入境游客养成节能环保习惯,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