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3月2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魏佳妮 卢思语)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而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海交大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崔大祥从大年初三就开始投身这场战役。

  崔大祥教授攻关团队积极响应科技部“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工作要求,开发了气溶胶样本采集设备与冠状病毒RT-PCR检测试剂盒、新冠病毒(COVID-19)急速检测卡,把检测时间缩短到5-10分钟。目前,核酸提取与扩增检测一体机正在抓紧组装测试,治疗性抗体与疫苗的研发工作也正开展地如火如荼。

  集中优势资源,紧急科研攻关

  为了给抗疫的前线提供更加充足的“炮弹”,崔大祥教授与纳米中心的部分员工迅速组成了科研攻关团队,一个月内,从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到明确任务分工、到严格时间节点,均按照“战时状态”运转。攻关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系、上海柏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优势单位,发挥纳米技术在病毒检测和治疗方面“稳、准、狠”的技术特点,利用共享的病毒基因序列开展技术研发。

 

新冠病毒(COVID-19)急速检测卡(图片图片:央广网发 上海交大供图)

  针对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人与人之间的气溶胶传播途径感染的诊断需求,崔大祥教授联合国家纳米工程中心及有关优势单位,开发了气溶胶中病毒的采集设备及配套核酸提取与RT-PCR检测试剂盒,通过临床验证,符合率为95.7%。利用多年层析芯片的技术积累,自主开发出抗击新冠病毒的重要武器—纳米金或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新型冠病毒(COVID-19)急速检测卡。实现对人体血清、血浆或全血中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的体外定性检测,结合获得2类医疗器械证书的阅读仪,实现定量检测,灵敏度可达到pg/mL水平。此项产品操作方法简捷易行,只需采指尖血滴入试剂盒,即可随时随地完成检测任务;检测后,只需5至10分钟即可获得新冠病毒的感染结果。该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医院临床上的需要,也是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对企业复工、学校复课、公共活动等较大规模人群进行鉴别的首选自行检测方法。

 

一体化快速核酸提取扩增仪

  崔大祥教授与交大仪器系吉小军教授、王坤东副教授一起,开发核酸提取与扩增检测一体机,实现了从病毒样本全自动核酸提取、等温扩增、结果分析处理、检测模块高度集成化,使得病毒检测时间缩短到半小时以内。

  分秒必争投入疫苗研发工作

  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崔大祥教授团队与倪健教授团队、戴方平教授团队合作,依靠第三代测序技术,利用康复患者的血液,筛选治疗性抗体核酸序列,目前正在测序与分析过程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免疫与疫苗中心主任合作,针对冠状病毒疫苗的主要靶点为冠状病毒的S蛋白,结合CpG序列,研发新一代疫苗。

  目前,攻关团队正在分秒必争的研发与转化中,争取早日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使用。

  深入工厂一线,加速消毒物资生产

  随着疫情迅速的发展,大批医护人员进入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但防护物资短缺、运输不畅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安全。为了充分发挥纳米技术及材料在抗菌消毒领域的技术优势,给疫情防控提供高科技的产品,中心在崔大祥教授的全面带领下,充分调动各类技术储备和生产资源,全面释放前期储备的抗菌消毒产品的产业化和产品化能力,扩大物资生产,支援防控疫情。

  在工厂放假、生产能力缺失、原料供应紧缺的情况下,1月23日,中心市场部主动召回代工厂部分工人,生产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低阻力N95型口罩,无偿捐赠给部分上海援助湖北的医院。1月27日,中心的消毒剂等产品被上海市、闵行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征集,在几乎无工人可用的情况下,崔大祥教授带头深入到代工厂一线,参与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运输环节,大大加快了防疫物资的生产进度,保证了每天的市场供应。

  到目前为止,中心开发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次氯酸钠复合消毒液和银系消毒液等系列抗菌消毒产品,已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使用。为了满足企业的全面复工带来的需求量上升,更多的员工投入到产品的生产第一线,保障了消毒剂每天10吨的供应量,源源不断地为学校、企业、医院、园区等单位提供消杀产品。

 

崔大祥、朱君、邱勇、张金松、邬淑红在消毒剂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