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3月3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韩晓余)涉外居民区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今天(3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介绍,涉外居民区在执行好“守门+管人”精细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对境内外居民一视同仁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虹桥街道古北地区是上海首个涉外居住区和境外人员密度最高的社区,居住着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1.6万的境外人士,境外人士比例高达51%。其中日本居民约占古北社区境外人士总数35%,韩国居民占24%,港澳台人士占19%,欧美人士约占15.5%。来沪工作比例高、举家来沪比例高、租赁居住比例高等“三高”是古北地区境外居民的主要特点。

  胡煜昂介绍,虹桥街道依托此次防疫工作中探索出的“五源发现排摸工作法”,将居委和物业的“一户一档”,上海市健康云APP、长宁疫情防控大数据云推送的疫情信息,以及小区群防群治、物业门岗登记询问、居委上门沟通等三个线下查疑补缺的渠道作为“五源”,实时精准排摸社区境外人士动态。

  小区门是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虹桥街道通过“一测、二看、三问、四登记”的方法严把小区“进出关”:“一测”即无论居民或访客,进入小区都要测量手腕体温;“二看”即查看小区出入证或“随申码”;“三问”指的是“从哪里来、是否途径重点地区、身体状况如何”;“四登记”指来沪抵沪的境外人员主动扫描长宁疫情防控二维码英文版登记信息。

  目前,长宁区正在制作标准问答的多语种音频版和书面版本,支持基层更准确规范地了解询问信息。胡煜昂表示,境外人士对上海社区的认真严格大为惊喜,同时也大为安心,激发了他们主动登记和办理出入证的自觉性。

  虹桥街道对排摸出的来自或途径重点地区的各类居民认真落实14天居家隔离观察措施,并发放长宁区统一制作的外语版新冠肺炎居家隔离小贴士。其他14天内抵沪的居民通过电话询问、微信沟通、物业“楼管家”等因地制宜、多种形式进行每日健康关心,切实做到境内境外居民无差别标准,“既不放松也不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