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新冠肺炎疫情战“疫”的最前线,为缓解前线医生的压力,由国内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自主研发的SenseCare肺部AI智能分析产品通过远程的方式,快速驰援十余家前线医院及多地医院和医疗机构,几秒内就能完成定量分析,自动筛查疑似;同样,在商汤AI技术的加持下,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的部分地铁站、校园、社区也部署了“AI无感测温”,让“智慧防疫”快速落地……这些只是“AI战疫”的一个缩影,也让人们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中国的AI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AI是“新基建”的七大核心板块之一。随着2019年5G的大规模商用化,新基建也迎来了它的发展阶段;新冠疫情之下,各类新基建项目发挥了绝对的作用。6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新基建、在线经济与上海城市未来发展”媒体学术沙龙,邀请专家学者分享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贡献智慧。
活动现场
在线新经济逆势增长,“6C”人才更有未来
有新基建的护航,“带火了”在线新经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介绍道,“新经济”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美国产生,在经济学家看来,“新经济”指的就是在线教育、电子商务、在线医疗等新兴产业。对于疫情后在线新经济的逆势增长,陈宪给出了三大原因:首先是需求的强劲拉动。其次,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提供了上述需求的供给能力。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估计达3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5.4%。此外,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共同推动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在线新经济全面加速的深刻动因。
在线新经济是一个“富矿”,背后有着许多新职业。对此,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怿从在线经济与创业就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解读。他以“直播带货”为例,指出在线新经济给人们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新的工作形态和新的发展空间。“这不仅仅是赋能经济、赋能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赋能每一个具有才能的人。”汪怿引用国外专家的观点表示,那些抓住新经济、新职业风口的“6C”人才,即从事计算机电脑相关工作(Computing)、关爱人们(Caring)、提供饮食(Catering)、咨询顾问(Consulting)、指导(Coaching)、创意(Creative)人才,可能会更有未来。
危中寻机,上海瞄准“新基建”
发展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上海的独特优势是什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宋海涛分析了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在上海,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百家齐放。从农业、制造业,到能源、物流,全方位都有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代表性企业,这也是上海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在此基础上,凭借卓越的区位优势、企业发展环境和资本市场平台,这里也吸引了达观数据、依图科技、智臻网络(小i机器人)等一批初创企业。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则从市场规模和供给能力、产业配套、时尚文化方面,指出了上海发展在线新经济的综合优势。
今年4月8日,在确保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时间节点上,上海提出了危中寻机的举措:《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将通过更包容的监管、更开放的场景、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创新的生态,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在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看来,新经济应当与新技术、新基建、新要素和新治理协同发展。
以“新治理”为例,上海推出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模式,这也是通过大数据、AI等新技术解决城市服务和城市治理难题的一个典型例子。但这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数据安全、数据保护的问题。不过,惠志斌指出,为切实保护被采集人的权益,今年或明年上海将会推出有关“一网通办”数据安全的管理办法,对于每个政府部门如何采集数据、使用数据和共享数据将制定更严格的规范。(吴琼)
原标题:新基建+新经济 专家学者解读上海城市发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