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7日消息(记者杨静)昨天(6日)上午,上海大学举行了“面向未来的医学创新与教育”首届学术研讨会暨医工交叉研究院成立大会,凭借综合性大学优势,上海大学重点围绕人口老龄化、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重大医学问题,积极探索仪器制造新突破、材料开发新技术、智能检测新方法、精确诊断新途径等,开展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为老年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科发展提供上大方案,服务健康上海、健康中国。

  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上海正加快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进程。在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形势下,医学学科发展的创新模式、教育模式、医疗健康模式都将面临重大挑战,采用医工结合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方式去解决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既是重要的创新途径,也愈发迫切和重要。

  会前,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Gregg L. Semenza,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Randy W. Schekman和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主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Hartmut Michel,以及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副校长Tayyeb Shah和医学院院长Jon Watson通过视频发来了祝贺。

  会上,举行了上海大学医学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仪式,刘昌胜校长为郑树森院士等首批18名委员中的代表颁发聘书。当天下午召开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题会议,围绕上海大学医学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出谋划策、共商未来。

  揭牌仪式结束后,围绕医工交叉与医学创新主题,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分别做《创新生物材料:推动医疗技术的变革》《中国疾病防治:机遇与挑战》主旨报告。

  围绕“健康中国”“健康上海”的总体目标,按照“立足校情、合作共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理念,上海大学积极推进“校地共建”“校际合作”。

  在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上海大学与上海宝山区人民政府签署新一轮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上海大学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等5家单位,现场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表示,发展医学学科是几代上大人共同的梦想,也是助力上海大学成为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在2015年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医学学科位列上海大学重点发展的六大一流学科。目前,学校已重点建设了医工交叉、纳米医学、生物医学3个方向,新增智能医学诊疗、新药物与新材料2个交叉学科博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