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云谷校区E区学术环工程钢结构吊装施工场景(央广网发 上海建工供图)

  央广网上海6月28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章华平)正在发展中的数字化建造领域,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我们要认识数字化建造的规律和本质,打通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数字化信息,建立上海建工在数字化建造领域的新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在工程师节活动中特别强调的。上海建工总承包部结合采用PPP模式建造中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等工程,站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应用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主的数字化建造领域的前沿。


上海建工总承包部BlM模中心主任崔满(右)介绍西湖大学云谷校区E区学术环工程BlM建模情况(央广网发 上海建工供图)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BIM技术不是简单地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维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西湖大学是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型民办大学,施一公院士任首届校长,社会关注度极高。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期)位于杭州西湖三墩双桥区域内,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工程采用PPP模式建造,由上海建工集团等联合体单位组建项目公司,2019年4月全面开工,负责工程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及相关配合服务。项目合作期20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维护期17年。

  上海建工人很有远见,选择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贯穿于西湖大学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期待通过项目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建造”“智慧运维”的标杆工程,不负建造这座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使命。据上海建工集团副总经济师、总承包部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锦彬介绍:十多年前,上海建工就投入巨资,开始研究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通过强投入和培育与引进人才,如今,堪称施工技术“云端”的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已为重大工程数字化建造构筑起全方位的创新体系。

  从上海建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总承包项目部得知,经过8个月的奋战,西湖大学建设工程E区学术环8000吨钢结构历经6000次吊装己顺利实现合拢,6月底将实现整体结构全面封顶目标。

  上海建工总承包部BIM中心主任崔满打开最新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E区学术环工程BIM模型,一幅幅彩色三维图,准确透视出各部位的“骨骼”,一目了然。成立5年的该BIM中心,现拥有22位平均年龄27岁的年轻人,他们的工作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据崔满介绍: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建设以打造“智慧工地”为目标,研究基于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智慧建造”,构建集“数据采集、信息记录、数据分析、快速反应”一体的“智慧工地”平台系统。以“人、机、料、法、环、测”为核心,横向覆盖项目管理各条线,涵盖人员、车辆、现场监测、技术、质量、安全、进度、资料等关键环节;以“材料管理”为主线,纵向贯穿项目建造全过程,以BIM模型为载体,整合项目设计初始信息、施工过程信息和竣工运维信息,项目竣工的同时实现数字化交付,为未来西湖大学智慧运维提供数据信息基础。

  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建工总承包部总工程师高振峰回忆起当年建造卢浦大桥时,记忆犹新。“当时还没有BIM的概念。我们针对大桥承台和拱角施工的复杂性,尝试用计算机建局部三维模型来模拟实景,分析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如今有了成熟的BIM技术,空间再复杂,也能准确定位。建造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涉及钢结构、幕墙、机电管线、设备安装、装饰等多个专业,在BIM的三维世界里,都直观可见,通过计算机把它们叠合起来,看看有没有错漏,彼此间是否‘打架’,然后通过纠偏,使设计与建造更加完美。到目前为止,通过应用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保障了施工的顺利推进。”

  上海建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总承包项目部从事BIM和信息化、智能化工作的成员,来自参与项目建设的不同单位,每天要处理的“大数据”,不仅有描述几何形状的参数,还有材料性能、等各种信息,这样,能确保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BIM模型定期更新,进而对施工实现动态管理。在推进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项目BIM中心同步完成了西湖大学智慧工地平台的搭建。平台贴合项目管理习惯,内嵌到项目管理流程和表单模板,基于BIM模型基础,对接现场信息化数据成果,为西湖大学项目提供了一个功能实用、操作便捷、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项目的BIM及信息化技术贯穿于西湖大学云谷校区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通过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力求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建造’‘智慧运维’的标杆工程。”高振峰如是说。

  上海建工借助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智慧建造”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第一条路径是以BIM模型为基础,对整个“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完善,建立辅助运维管理的BIM模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信息查询,掌握构件、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对于设计原型、产品生产和现场施工安装情况的信息追溯,具有巨大的数据价值和实际意义。以一种幕墙胶合剂为例,完善的模型数据库,既包含以产品型号、功能参数为代表的设计初始信息,也包含实施单位、时间、责任人及验收人、验收合格在内的施工安装信息,以及以产品合格证明、质量标准、生产厂家、产品周期为主要内容的运营信息。当胶合剂产品周期到达时系统会提前主动提醒,跳出相关幕墙单元板的运营信息,便于运营单位安排维护人员去检修或更换。

  第二条路径是以现场“智慧工地”为基础,对人员、车辆、安全、质量、进度、现场以及整个施工建设过程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信息管理。以人员管理为例,建立现场工人实名信息数据库,通过布设在工地出入口、施工现场和工人生活区的人脸识别设备,对工人进行现场考勤记录、质量安全交底记录和电子签名管理以及人员频繁进场、退场情况下的宿舍管理等。以车辆管理为例,借助车牌识别及图像识别技术,对现场的出入车辆进行车牌准入管理;尤其是施工高峰时期,对施工道路违规停靠进行监控管理;结合现场智能地磅的物料称重系统,加强对车辆进出场材料运输的管理。以安全管理为例,对工人进场安全帽的佩戴进行图像识别及人脸监控,对现场违规行为图像及人员信息,定期提交现场安全部门,纳入管理范围;对现场危险源进行梳理,重大危险区域设置入侵视频监控系统,对进入区域的人员进行语音提醒和视频记录,降低危险发生概率;在机电安装及精装修阶段,建立现场动火审批监控制度,利用可移动式摄像头,同步传输动火作业过程视频,接受现场监控管理等。同时在工地现场构建安全教育区,监控记录每天工人安全教育时长。此外,还利用各类先进的感应、遥测、扫描技术,辅助现场技术、质量、进度管理,打造全面的“智慧工地”信息化系统。如整合第三方监测基坑变形位移数据,结合BIM模型,对变形监测区域进行报警定位,辅助现场技术管理;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定期扫描工地全场,制作720云时光球,形成二维码,展现阶段性现场进度记录,辅助工程进度管理;使用鹰眼360度多目摄像机,对工地全场进行延时摄影记录监控,辅助施工现场管理。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工程建成后,由上海建工等联合体单位组建的项目公司将承担17年的运营维护。基于BIM的“智慧运维”主要围绕空间、设备、后勤、节能、安全五个方面展开,包括对门禁识别、访客人员、车辆出入的空间管理,设备运行监控、自动报修派工的设备管理,自助设施、直购配送、应急呼叫的后勤管理,垃圾分类、中水回收、余能回收的节能管理,消防联动、入侵报警、电子巡查的安全管理。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智慧运维将基于“智慧建造”过程中形成的BIM模型数据库,依托上海建工全产业链能力和全生命周期的标准,构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运维管理框架。

  通过打通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工程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数字化信息,为上海建工站在基于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数字化建造领域的前沿,加快提升“智慧工地”“智慧建造”和“智慧运维”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综合能力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