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定打造开放新高地全力构建发展新格局

  金秋时节,上海再度云集全球产品、全球服务、全球智慧、全球目光。

  今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如约开幕。习近平主席将以视频形式,连续第三届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从“四叶草”中到浦江两岸,从实体展陈到线上空间,开放、创新、包容、合作、共赢的旋律将再度激荡。

  因为蔓延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因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化,也因为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叠加,办至第三届的进博会显得尤为特别。历经种种变数和挑战,进博会终究如约而至、如期而至,本身就表明了一种能力与决心——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中国和上海具有统筹防疫与发展的能力;外部冲击压力加大的环境下,中国和上海具有坚定对外开放的决心。

  疫情下的进博会,形式有调整,但吸引力不减:企业商业展面积较往年进一步扩大,参展企业的质量更高,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回头率超过70%、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14%,近5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今年首次参展,数十家企业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将有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进博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已经看到希望。

  更重要的是,每举办一次进博会,都是一次对“开放”的再确认、再强调、再深化、再出发。这是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是新时代国际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是中国政府坚持改革开放、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务实举措。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无论全球化遭遇怎样的“倒流”,无论封闭保守思潮如何抬头上升,无论人为断供封锁如何公然发生,中国对坚定扩大开放、维护多边贸易的态度始终坚定如一,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主动对接融入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志始终坚定如一。

  两年前的进博会,我们听到了“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的自信,“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宣言;一年前的进博会,我们听到了“中国将张开双臂,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的邀约,听到了“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的倡议。

  透过这个特殊的平台,我们一再体会为什么“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为什么“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谁也阻挡不了”——这是无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有希望的城市,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会坚定、清醒、坚决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中央一再重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绝不是关上门的“内循环”,恰恰是要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做强大循环、畅通双循环。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强调,要实行高水平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进博会作为一个国际采购平台、投资促进平台、人文交流平台、开放合作平台,一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一方面也为中国源源不断地带来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思想、新机遇,为庞大的中国市场不断注入活力,也是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重要举措。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进博会可以也应当成为一个真正的共赢平台,一个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的引力场、动力源。

  与往年一样,未来的6天,未来的365天,未来的更长时间,我们都应当珍视并用好这个特别的平台,尽最大努力使之安全、成功、精彩、富有成效,进而最大程度释放溢出效应,推动长远发展。而作为进博会的举办地,素来以开放立身的上海,更有责任充分展现开放合作的自信与能力,在办好盛会的过程中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融通全球,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充分发挥进博会大平台外溢效应中,更加坚定地打造开放新高地,更好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走在新一轮发展的最前列。

  坚定开放,这是一种眼界和胸怀,是一种站位和格局,也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不断前行所要秉持的价值观。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历史一定会给予回报,相信即将启幕的进博会,将成为一次重要的见证。衷心祝愿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