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发布了首批10项“上海标准”,覆盖金融服务、民生服务、集成电路等领域。其中关于“金锭”的标准等项目,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原来“金元宝”还有标准啊?它的标准是什么?制定和发布这些标准有什么价值?意义何在?

  黄金,自古以来是财富的象征,尤其是对国内消费者而言,纯度越高、重量越重,价值就越高,也越“金贵”。但海外市场最早通行的金锭重视的并非是极致的纯度。

  “伦敦是全球黄金交易的枢纽,而这一市场的主流产品纯度是995‰。”黄金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这意味着早期国内黄金加工业者需要在瑞士或其他地方换纯度达到999‰乃至99.99%的金锭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标准化生产的金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前我们做黄金产品的黄金原材料需要进口,标准也是瑞士等欧美国家制定,那时候一块金锭是400盎司(12.5千克)的梯形金锭。要想满足我们的饰品生产需要,往往还得再重新裁剪加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金饰制作。”一位黄金企业的工作人员说。

  随着中国在国际黄金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球投资者对于以人民币标识的黄金产品的交易和价格风险管理需求不断增长,亟须形成一个既包括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金”价格,又体现中国实物黄金质量标准的“上海金”价格体系和金锭标准体系。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上海金”集中定价交易,并采纳完善行业上下游的意见和建议,配套了金锭标准体系。

  不同于以往的国际标准,“上海金”金锭标准在原基础上增加了1千克、3千克的金锭规格。其中,1千克金锭不允许有负公差,交易按块计,开创了以块数计重量的先河,其集中含金量高、便于储存、易于后续加工等多重优势,使这一规格金锭迅速成为国内黄金市场的主要交割品种。

  “新的金锭标准出台后,含金量为99.99%的1千克标准的金锭完美匹配了我们的需求。对老凤祥这样的用金企业而言,既提高了便捷度和实用性,又降低了成本。”老凤祥发言人王恩生坦言。

  据介绍,这一标准体系执行以来已被上海黄金交易所80多家国际会员及百余家代理国际客户认可,并实现了与国际金银市场协会的质量互认,到目前,采用这一标准的黄金成交量累计已达数十万吨。

  除了“上海金”,首批10项“上海标准”中,走出国门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并不在少数。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CCP12)此前发布的CCP12量化披露标准,改变了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信息不透明、不可靠的复杂情况,目前超过全球金融市场业务95%以上的CCP12会员单位都已遵循这一披露标准,影响金融市场规模超过500万亿美元。

  标准对于一座城市的运行和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在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的行业标准也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救护车是现代都市里承载生命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好提升上海急救服务质量,2018年,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完成了《监护型救护车配置规范》的编制,这也是国内第一份关于救护车的地方标准。

  

  救护车是现代都市里承载生命的重要工具。新华社记者 袁全 摄

  此外,随着上海地铁网络的完善,自动运行的线路越来越多。在这一领域,上海地铁是国内首个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标准的“领路人”。据了解,上海地铁依据10号线的全自动运行经验,在管理模式、业务模式、行车需求等多方面制定了这一严密的标准。

  

  上海地铁18号线列车的车头部分。(图片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提供)

  此次发布的首批10项“上海标准”只是开局一步。未来,在“上海标准”标识推进工作小组、上海标准评价委员会、第三方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成的工作体系基础上,“上海标准”将进一步实施和扩容。

  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是上海发挥标准拉高线和引领性作用,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目前,上海不少地方标准已上升为国家标准,在节能降耗、一网通办等公共服务、城市管理、长三角协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对提升产品质量、便利经贸往来、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不断进步,法治一路护航。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上海城市快速发展中,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社会对高质量发展的期待、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是话语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上海打造标准之城、品质之城,正为我国各地实现高技术创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准化’发展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