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当下,上海依然被视为全球资本的首选地之一:2020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02.33亿美元,同比增长6.2%,创历史新高。“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球企业在上海“育新机”。

  新空间:开放走向纵深,“老友”带来“新朋”

  15日,2021年首批62个外资项目在上海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到118.5亿美元。开放走向纵深的上海,吸引全球企业“用脚投票”。

  日资企业美守安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由日本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全额出资的一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月1日刚在上海正式开业,15日就出现在签约仪式现场,与静安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美守安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菅匡彦说,疫情期间,上海先后走访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重点外资企业,在走访三井住友时,政府不仅关心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运营状况,还建议其利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横向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我们从去年5月份开始正式启动筹备工作,11月就完成了注册。”菅匡彦说,从筹备到注册仅用了约半年的时间,这样的“上海速度”得益于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我们深深感受到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外资控股券商、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外商独资寿险公司……开放政策的不断加码,让三井住友这样“老友带新朋”的故事不断续写。菅匡彦说,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金融行业的开放政策频频,也让企业信心满满。

  新平台:以“进博”起点,加速在华深耕

  发新品,促投资,进博效应正在不断“发酵”。以6天的展会为起点,新产品、新服务加速进入居民家中、工厂车间,新合作、新朋友的建立则让更多的外资企业坚定了在华深耕的信心。

  从首秀到首发,进博会平台的“加速度”有多快?去年11月,以第三届进博会为平台,日本美妆巨头资生堂首度揭秘了与雅萌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后推出的新品牌“EFFECTIM玑妍之光”。两个月后,这一新品牌就在上海全球首发了“进博同款新品”。

  快速“决策”的还有意大利制药企业凯西。第三届进博会刚结束,凯西就宣布将在上海的外高桥投资设立贸易公司,还决定继续参加第四届进博会。

  “进博会的影响力非常大!”凯西医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赋兴说,进博会期间,凯西展台前的参观者络绎不绝,还接到了不少合作意向,让自己非常欣喜。

  “进入中国以来,我们一直受益于中国市场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现在,上海不仅是凯西重要的市场,也被看作我们的‘第二个家’。”戴赋兴说。

  新机遇:融合创新,加速“数字化”赋能

  强生亚太区首个创新孵化器在张江落地、帮助创新企业加速转化创新成果,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成立数字创新实验室和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活力,借力数字经济加速创新,让带有中国“印记”的创新走向世界。

  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食品业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谢长安说,疫情没有改变百事对中国市场的信心,2020年底,百事完成了位于松江区的食品工厂扩建工程,这一工厂成为百事公司在华最大的薯片生产基地,现在企业还将百事食品的大中华区总部落“沪”。

  “疫情凸显数字化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运用大数据,提升创新的精准和速度。”谢长安说,百事食品将抓住“双循环”的机遇,持续扩大在工厂、供应链、本地人才、本地创新等方面的投资,同时,把中国的数字化经验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研发能力分享给百事公司其他市场。

  达涅利冶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一诺说,中国是达涅利集团在亚洲区最重要的设计、制造和研发中心,“越来越多源于中国的创新研发成果正在惠及全球,比如,运用机器人加工钢铁的技术就从中国‘反向输出’到了意大利,帮助企业节省了一半的成本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