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15日消息(记者周洪)由“华泓商业管理”主办,“杰奎琳文化艺术”策展,法国驻华大使馆及法国驻沪总领馆支持的“老先生们——1900-1950年间法国的大师与学生们”作品展于5月15日至7月26日在上海静安区会德丰广场北院离合空间5楼举办。近50位法国艺术家的100余件(组)19-20世纪的油画、素描、色粉、水彩、版画作品将被以一种浸入式的展陈方式呈现于中国观众面前,将观众带回到美好年代的法国巴黎,探索法兰西美术最多元的五十年。

  “老先生们”是青年艺术家成名前的贵人。艺术家职业生涯的开启可谓天意,孩童素描本上的画作所彰显的天赋是通向大师们画室的入场券。在这人生的第二位父亲以及其他未来准艺术家们身边,年轻的艺术家在学习行业秘密的同时编织着个人的社交网络,并建立起那些忠诚的友谊和更牢固且私密的情感。事实上美院的体系主宰着艺术生涯,而竞赛则是重中之重: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各种竞试到进入沙龙,后者则是为了获得大型官方订购。私人客户——例如那些声名显赫的贵族和工业大亨,可以是渴望摆脱窘迫生活的艺术家们收入的来源。对于艺术家来说,最终的职业巅峰莫过于入选法兰西美术院,甚至是获得法兰西学院“不朽者”的殊荣。

  与固有观念相反,这一体系孕育了挣脱出大卫艺术的安格尔、离开居斯塔夫·莫罗的马蒂斯,更是催生了那些现代画派艺术家和艺术商人体系的活跃分子,比如梵高、图卢兹·劳德雷克都出自费尔南德·柯罗蒙的画室。赵无极作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学生同时也常常去格朗旭米埃画院的奥东·弗里茨画室学习,并在由安德烈·洛特和马塞尔·高麦尔担任评委的绘画竞赛中获得优胜,在职业生涯的末期更是入选并成为了法兰西美术院院士。

  20世纪上半叶,众多中国早期留法艺术家求学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他们与法国大师的师生情谊如今亦成为佳话。徐悲鸿视恩师帕斯卡·达仰-布弗莱如第二位父亲;林风眠将亦师亦友的安德烈·克罗多请回中国帮助他一起执教北平和杭州艺专;吴冠中如愿进入让·苏弗尔皮画室的同时也不忘课外在校外安德烈·洛特的自由画院学习。中法两国的美术可谓血脉相连。

  展览通过重现19世纪末艺术家的私人会客厅、巴黎的露天咖啡等一系列元素,将大师及其学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现代性创作的探索也是一场社会性质的探索,从过去到现在,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努力从未停歇。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菲利普·杰奎琳可谓半个上海人。他来自法国,定居上海,是著名的艺术史学家、文化遗产类展览策展人。作为策展人,他在上海先后策划了“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2013-2014年,中华艺术宫)、“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2014年,中华艺术宫)、“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2019-2020年,上海博物馆)等多个大展,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法国艺术的窗。

  展览将展出百余件类型丰富且极具质量的绘画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是曾经在“上海与巴黎之间”、“大师与大师”展中展出的重要作品,如弗朗索瓦·弗拉孟的《梅尼耶夫人肖像》、帕斯卡·达仰-布弗莱的《奥菲丽娅》、阿尔伯特·贝纳尔的《戴面纱的年轻女体》等当年广受好评的作品,时隔近十年将再次展示在上海的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