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7月9日消息(记者周洪)今天(9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健康高峰论坛在沪举办,钟南山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及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等嘉宾畅想医智融合新时代,为未来行业发展谋篇布局。薛敏首次对外展露联影智能化2.0布局。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发表主题演讲
试想一下,看似冰冷无感的大型医疗设备,变成“知你所想”的贴心伙伴会是一番怎样的场景?未来,智能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正是让设备自主思考、自我进化,最大程度简化操作流程,最终让患者感受到情感化关爱。
以下三款应用于不同医学影像设备的智能应用为例。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得主”——智能天眼CT搭载业内首创的 AI 全智能导航系统,可支持智能定位,实现隔室扫描,从而有效降低病毒感染风险。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一设备得到广泛应用,驰援武汉全市 70% 以上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并作为发热门诊“上海方案”被国家卫健委向全国推广。
应用于磁共振设备的uAIFI Technology磁共振创新技术平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将冰冷无感的程序化设备变为了拟人化的智能中枢,实现高效、主动、前瞻式协同,可以主动思考,高效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主动给与患者无微不至的关爱;并且还能实现自我进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我预测系统故障,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管理。
除此之外,在肿瘤治疗重要手段——放射治疗设备上,AI技术也发挥了其独到技术。对需要进行放疗的患者而言,尤其在进行第一次治疗时,整个流程涉及CT模拟定位、智能勾画与审核修改、自动计划、自动复位、计划评估与审核、CT影像引导、治疗与EPID实时剂量监测质控等多个步骤环节,非常复杂耗时。联影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开发的首创All-In-One一站式放疗技术,将以上流程一步到位,把首次放疗全流程从 23 天缩短至 23 分钟,患者告别“反复跑医院”。
目前,联影集团旗下子公司联影智能,成立短短三年已推出覆盖多模态设备、多病种、多场景、医疗全流程的20多款AI应用,获得多个NMPA、美国FDA、欧洲CE证。
不仅如此,联影举全集团之力,正在进行一系列“智在必行”的未来探索。目前,已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智能化战略合作,打造长三角区域影像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多个首创:首创将大型影像设备管理纳入云平台;首创医联体内影像应用和共享服务模式;首创医联体疑难杂病科研攻关与多地协作科研帮扶模式。在此平台上目前已完成影像 AI 辅助诊断病例计算超过20万例,质控病例超过10万例。
在过去一年的疫情防控中,联影和上海公卫中心一起打造了一个科技公卫解决方案,它集智能诊疗、移动检查、区域防控、科研创新于一体,覆盖智能筛查分级防控、“平战结合”应急防控、重大疾病与传染病防控助力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下的应急创新、医学转化、产业转化,助力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联影还推出了搭载“设备+AI+5G+云平台”的长征系列车载医学影像中心,战时能助力基层加强应急防控能力,平时可助力重疾早筛及常规影像诊断,开展两癌筛查、妇幼体检、脑血管疾病等影像检查,补充乡镇社区医院能力短板。
据介绍,AI还能为转化医学提供助力,解决重大医学攻关“临门一脚”的问题,以智能通用模块助力缩短科研周期,加速医学转化与技术落地。目前,联影已经在中国人脑图谱的绘制、肿瘤综合治疗安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及疗效评估、探索中医奥秘,验证中医理论等多个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医疗AI不仅仅局限在诊断和治疗领域,将走向更为广阔的C端,走向大众,渗透到整个大健康领域。目前,联影正聚焦医学影像及智慧应用,为受检者提供多部位、多病种、多维度全量健康分析,进行智能化健康评估,包括脑健康评估、肺健康评估、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报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