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9月24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2021年上海旅游节正在举行,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正引领着旅游新时尚。旅游是上海的一张“金名片”。日前,上海发布《“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上海要打造怎样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未来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点和特点?
持续发展都市型全域旅游 实现“近悦远来、主客共享”
《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提出,至2025年,上海将力争实现旅游年总收入由2020年的3139.78亿元增加到70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上海GDP比重由2020年的3.4%增加到6%左右。
上海市副市长陈通表示,上海在全面升级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业体系、旅游市场体系的同时,将着力建设成为都市旅游首选城市、国际旅游开放枢纽、亚太旅游投资门户、国际数字旅游之都。
“近悦远来、主客共享”将是上海作为世界著名级旅游目的地的特点。上海将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例如金山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乐高乐园、临港滴水湖旅游度假区等,持续发展都市型全域旅游,打造更多主客共享的文旅新空间,实现上海“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人人乐享”;将充分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彰显中国风格,呈现上海特色,更好讲述中国故事;将全面促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好上海旅游的互联网总入口,推动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数字剧院、数字博物馆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赋能。
上海还将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党的诞生地”为地标的红色文化旅游集群;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以“建筑可阅读”为标志的海派文化旅游集群;联动长三角古镇资源,打造以水乡古镇为重点的江南文化旅游集群等。
上海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表示,上海将结合城市更新,持续推进“生活秀带”“人文水岸”“艺术商圈”“城市书房”等“家门口好去处”建设,营造一批小而精美、主客共享的海派文旅休闲空间,探索“建筑可阅读”更多创意打开方式,建好24小时不打烊线上统一入口,让人们感受上海的烟火味、人情味和好滋味。
做大旅游消费蛋糕 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带得走”
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上海接待游客达到839.16万人次,旅游拉动综合消费达到113.52亿元,已经开始接近于2019年的同期水平。“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积极顺应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既服务好境内外游客,也服务好上海市民,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带得走”。
如何“进得来”?上海将完善旅游交通保障,强化旅游集散功能,开发面向全国的高铁旅游、航空游线、房车游线、自驾游线等旅游精品线路,做好景区“小交通”与城市“大交通”衔接,科学设置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标识,合理布局重点旅游区域周边停车场和上下车点位。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董爱华说,未来,上海将持续完善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超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立体融合、人本生态、智慧高效”的高质量、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建设国际旅游开放枢纽和构建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如何“留得住”?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说,未来五年,上海将通过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形成五彩缤纷的特色化旅游新产品体系。比如“红色”系列有更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蓝色”系列有邮轮、游船、游艇水上旅游精品以及苏州河、淀山湖、滴水湖、淀浦河等水岸旅游产品,“绿色”系列有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郊野公园和康养旅游,“古色”系列有“可阅读”的建筑更有“可漫步”的街区,“锈色”系列有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市政文明、知识文明高度融合的旅游载体和项目……
同时,上海将打好“夜间旅游”牌,将“黄浦江旅游”打造成为“必游”“必看”的世界级旅游精品,同时鼓励旅游景点、博物馆、艺术馆等场馆举办特色夜游活动,打造古镇夜间经济标杆。
如何“带得走”?上海接待的入境过夜外国旅游者人次一直位列全国城市首位。未来五年,上海将在吸引国际游客上下功夫。比如,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邮轮入境免签政策。针对境外游客反映的不能在中国移动支付的问题,推动通讯、金融机构开展入境游客移动支付服务落地。抓住国际旅游消费“回流”的契机,发展免退税经济,争取国家出台支持市内免税店开放政策,持续做强首发经济,加快更多国际品牌在沪集聚。同时,上海还将加快“上海礼物”研发,建设特色文旅休闲商圈,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强化“五个新城”文旅资源配置 “1034”助上海旅游再登“高峰”
“十四五”时期,上海通过塑造新城城市意象、自然山水格局的构建、“旅游高峰工程”文旅赋能工程的建设,五个新城必将为更多市民游憩提供休闲空间,为市民宜游、宜乐、宜学的城市文旅融合提供新的空间。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表示,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五个新城”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是新城发力的重要方面。为打造“五个新城”旅游新节点,着力提升新城文化软实力,重塑新城空间意象,凸显新城自然山水格局,系统性谋划“五个新城”文旅资源配置,努力把五个新城打造成为新型都市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既是大民生,更是大产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上海旅游年收入要由2020年3139.78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70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成为上海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这个目标,上海积极推进实施“1034旅游高峰工程”以及旅游“倍增计划”。
“1034旅游高峰工程”具体包括,“10”,是指十大引领性重大项目,包括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工程、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工程、“五个新城”文旅赋能工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文旅”建设工程、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提升工程、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城”建设工程、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可漫步”工程、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提升工程、滨海旅游区建设工程等。“3”,是指三大名片性重大活动,迭代升级,举办好上海旅游节、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四季上海”等活动。“4”,是指四大功能性重大平台,包括旅游资源要素交易平台、高端旅游人才培养平台、全球旅游智库平台、国际旅游营销合作平台。
同时,上海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在旅游总收入、旅游投资量、千万游客入口数量等发展指标上实现倍增,走出一条高质量韧性增长之路。从需求端来看,强大的国内市场是“倍增计划”的“动力源”;从供给端来看,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是“倍增计划”的“加速器”;从制度端看,加强营商服务优化是“倍增计划”的“金招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介绍,上海将加快上海文旅中心建设,提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服务治理效能,让优质项目在上海落地、让高端人才在上海落户、让旅游方面的改革创新在上海先行先试,全力打响“上海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