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联合活动,结果被联合的商家自己都不知道,活动组织方更是拿“有些商家不熟,那我们看到有福利套餐,也是自己掏钱购买的”来搪塞对活动的质疑。这算不算是恶意营销呢?拿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炒作,广而告之,这算不算虚假广告呢?
在证据面前,活动组织方仍然在坚持活动的真实性,如果这么搞都不算虚假,那是不是谁都可以不打招呼、不经同意、不经授权,拉一堆品牌,自说自话为自己站台?估计没有哪个品牌愿意这么让人碰瓷吧?这严格意义上说已经算是侵权了,被“联合”的商家完全可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杭州锦鲤火了》的公号文章很快被删,但这件事情还没告一个段落。当一个事情发生后,作为平台方的微信第一时间对不实文章作出处理、避免影响扩大是分内的事,可是仅此还不够。有网友按照该账号的设置去参与活动,发现除了提交个人信息之外,还被强制要求关注各种账号……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这件事哪怕以闹剧收场,但相关文章的点击率,相关公号的粉丝数量是实实在在地涨上去了。谁是受益者,不言自明。有人统计,做这样的营销,哪怕最后真产生这么一个幸运儿,哪怕全是活动方自己掏钱买单,最终花费也不过几万元钱,可是效果却相当惊人。
这样的套路说新不新,说老也不老,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网络诈捐等事件,夸大事实,甚至捏造不存在的事,以骗取网友的信任,等真相水落石出,大笔捐款已经被转走。对于这一类的失信行为,除了相关文章应该被封禁,相关企业在活动中的行为也该受到处理。不诚信的行为要记入失信者黑名单,严重的还应该对公号本身作出处理。除了网络平台,对于这样的恶意营销、虚假宣传行为,监管部门也该作出回应。无良商家因为无良行为收获了巨大的点击率,这种点击率眼下看也许只是数字的游戏,但长远看,是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不斩断这样的利益链,很难让企业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网络世界跟现实世界也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千万不能等闲视之。要不然,以删除文章的方式为这样的行为划上句号,这算是惩罚还是奖赏呢?
这件事也提醒屡屡在朋友圈的刷屏行为中中招的人,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当吃货们争着抢着要当傲骄的锦鲤转发点赞、共享自己的个人信息、朋友圈资源时,其实笑得最开心的是无良商家,你以为自己是锦鲤,其实只是一只待宰的羔羊。(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