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722日消息(记者周彤)“引汉济渭工程一期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二期输配水工程于617日开工,预计到2022年,秦岭隧洞可以实现贯通,汉江水将成功输入关中地区。”近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引汉济渭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鹏告诉记者。

  引汉济渭工程分为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两大部分。调水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全长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三部分组成;输配水工程由黄池沟配水枢纽、输水南北干线及20条支线组成,覆盖西安、咸阳、杨凌、渭南、西咸新区等21个受水对象,1400多万人将直接受益。


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出口(央广网记者 周彤 摄)

  坚持创新驱动 激活科技引领“源头水”

  秦岭输水隧洞是引汉济渭工程的“大动脉”,隧洞全长98.3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在施工过程中,面临隧洞突涌水、强岩爆、长距离施工通风等多项工程技术难题。

  “岩爆是地下开采的深部或构造应力很高的区域,在临空岩体中发生突发式破坏的现象,形象地说就像‘岩石爆炸’,具有突发性。秦岭输水隧洞埋深大、地应力高、地质条件复杂,岩爆十分频繁,为现场施工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引汉济渭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昕介绍,引汉济渭公司深入研究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目前,可提前12小时预测岩爆的风险等级和范围,快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极大地提高了隧洞施工效率及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针对秦岭隧洞超长施工通风难题,引汉济渭公司还创立了完整的超长隧洞TBM法和钻爆法新的施工通风成套技术体系,创造了钻爆法无轨运输施工通风距离7.2kmTBM法独头掘进施工通风距离16.5km的纪录。

  引汉济渭公司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联合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作用,为解决工程难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完成正常蓄水位下闸蓄水(央广网发 刘正根 摄)

  保护开发并重 护好“一渠清水”

  引汉济渭工程为汉水开辟送水线路,需经过近一百公里洞穿秦岭的“地下长途跋涉”,同时,工程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途径朱鹮、天华山、周至、黑河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环境敏感点多,保持生态好、水质清就要在生态环保上下功夫。

  引汉济渭公司移民环保部副部长王浩介绍,工程开工之初就树立了建设“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目标,严格落实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三同时”原则。同时,成立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先后制订《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试行)》等涵盖管理、监理、考核内容的十余项制度,形成了公司、分公司、环境监理、参建单位四级环水保管理体系。

  “为了解决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我们在各隧洞出口建设高标准施工排水处理设施,深度净化施工排水。”工作人员介绍,通过“高效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处理”工艺的环保设施,施工排水处理后已经可以达到二类水质水平。

  秦岭输水隧洞钻爆段施工中采用水压爆破技术大幅降低粉尘、采取CBS植被砼生态恢复技术进行生态恢复、实施“天眼”环保监控工程……引汉济渭公司创新环保管理模式,完善环保管理措施,一系列高效创新举措的实施,大大减缓了水利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引汉济渭工程一期调水工程正在全面加快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秦岭输水隧洞开工累计完成主洞开挖掘进96.49km,完成总目标任务的98.16%,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已完成正常蓄水位下闸蓄水。”董鹏表示,工程二期输配水工程已于今年617日开工,一期工程完成,汉水将通过“进关”的第一道关卡秦岭,二期工程的建设将把清澈的汉水送向各受水地区,有效改善陕西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