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就业扶贫见效快、无风险、管根本的脱贫特点,大力拓展本地就业岗位,扎实提升培训实效,鼓励扶持创业脱贫,帮助成千上万贫困户走出了贫困。
针对现有未转移就业的45.9万贫困劳动力中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的问题,加强苏陕劳务协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积极探索就地就近就业新方法。将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拨款的社会组织编制外新增或腾退的岗位开发为公益专岗,专门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工资由用人单位承担。目前,共开发公益专岗1.36万个,交通、教育、林业、水利等部门成为公益专岗开发大户,部分生态护林员、道路养护员、公安协警已上岗,现还在组织招聘。同时,在全省7031个贫困村特设社保信息员、乡村保洁员、治安保卫员等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给予一定就业补助安置贫困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开发特设公益岗位3.28万个,已解决1.99万人的就业问题。
鼓励各类经济实体在乡镇、行政村、移民搬迁社区等地,利用老厂房、学校旧址等闲置地,创办以生产加工型为主的社区工厂,组织贫困劳动力从事居家就业。社区工厂每吸纳一个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吸纳贫困劳动力达到规定数量的,给予一定的场地租赁费、水电费补贴。全省已建成117个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4936人。
县区人社部门从乡镇和辖区内管理规范、用工较多的企业中认定就业扶贫基地,建立稳定用工关系,落实奖补性职介补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每新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奖补性职业介绍补贴每人每次500元。目前已在全省建成154个扶贫基地,吸纳劳动力4747人。
通过建立“一库五册”和信息直报制度,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推广“龙头企业+免费培训+定向输出+就业安置”的培训模式,引导企业在贫困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确保培训后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紧盯贫困村产业建设和贫困劳动力实际需求,灵活采取“农民夜校”“田间课堂”“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组织引导培训机构进村入户,为贫困劳动力送培训。为有效调动培训机构组织培训积极性,允许各类合法合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培训补贴标准,缩短培训审核发放时间。贫困劳动力参加80课时以上就业培训,每人每天给予50元的生活和交通费补贴。
为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和返乡创业者实现创业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针对贫困户想创业但缺资金、少担保的问题,充分发挥村“两委会”作用,创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取消反担保,简化降低创业贷款门槛。全省目前已建成43个创贷信用乡村,仅今年6月至8月,就向990名贫困劳动力发放贷款6695万元。创贷信用村打通了贷款到达贫困劳动力创业的“最后一公里”,为创业扶贫开辟了新的获取资金通道。支持贫困县建设以贫困劳动力、返乡创业者为扶持重点的创业孵化基地。8月底,已有47个贫困县成功创建187个省、市、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带动了大量贫困劳动力就业。对于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免费创业培训,创业培训补贴标准每人每期2000元。贫困劳动力创办的经济实体取得法定证件,依法经营6个月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创业补贴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