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底,世界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商中国巨石集团,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投资1.1亿美元建设的第三条生产线正式动工,预计今年9月份建成投产,届时巨石三条生产线年生产玻璃纤维将达到20万吨,成为中国在埃及单体最大的制造类项目,该项目不管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对埃及有着重要意义。
中非泰达投资公司执行总经理魏建青介绍说:“这个项目带动作用非常强,就因为巨石这个项目埃及成为现在世界第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国,确实也填补了埃及的产业空白,整个项目建成以后,可能总的投资要达到7亿美元,对埃及来说无疑于雪中送炭,它现在雇工人数已经达到1600人,培养了很高级的一批技工人才,这个在埃及是非常短缺的。”
但是这样一个令双方共赢的项目在落地之初却面面重重问题,差点付之东流。
魏建青回忆说:“巨石它在落地生根的时候、特别是公司组建的时候就碰到能源的问题,这个项目本身的能源需求比较大,特别是电,第一期它需要15个兆瓦,其实我们和埃及几个部委这些部长都口头承诺没有问题,但实际上正式要做的时候,说对不起,我们电力供应十分紧张,只能给你提供8兆瓦,机器设备完全无法运转,而且设备都已到了海关了,如果说正式许可拿不到,因为它在港口有滞仓费,那每天就是几十万美元的损失。”
面临突如其来的困难,中非泰达公司凭借其对埃及法律法规、文化的了解,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向埃及政府反映问题,帮助巨石集团挽回损失。“你想想如果一个企业单枪匹马,而且他们对埃及的环境非常陌生,没有建立起来很好关系的时候,你去面对这个事情真的是很难。”魏建青说。
巨石集团的遭遇正是我国众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企业走出去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而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正是实现抱团取暖的最佳路径。 经过多年建设,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逐渐发展成型,成为中国企业到埃及发展的首选。中非泰达投资公司董事长刘爱民说,园区有法律顾问、海关办事处、有银行、酒店公寓,有双语翻译、中埃咨询处。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再不用遭遇 “举目无亲、步履维艰”的窘境。
刘爱民说:“首先从硬件配备上来讲,水电气热都能够满足,标准厂房建好了,软服务我们的一站式从企业的前期市场调研到他后期的运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配套设施,而且我们都是组团式的泰达加企业去跟政府去谈,这些政府的关注度、解决的速度就不一样了,这样的话,企业再去走出国门的话,他想到的风险,在我们这个园区都能给他解决的时候,就会加快他的投资步伐。”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秉军说,最近,泰达与沙特政府达成协议,准备把泰达开发区的管理经验移植到沙特,为更多中资企业走出去搭建合作的桥梁。“我们又与沙特阿拉伯展开了合作,初步确定我们来帮着沙特管理他们现有的35个开发区,我们也期待为我们国家的中资企业走出去、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作出一份我们作为国企的责任。”张秉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