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选择落户天津。一季度,天津全市引进北京投资项目158个,投资到位额254亿元,占引进内资的40%,亚投行灾备中心、麒麟软件总部、国际传播大厦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有力推动了天津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一系列“暖心”政策的推出,有力地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2018年,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天津市听取在津投资北京企业意见,决定于当年2月28日起,对北京牌照的小型、微型载客汽车按照与天津牌照相同的通行措施实施管理。这一“同城化”待遇的推出,立刻得到了北京企业及其员工的热烈欢迎。

  “我们在京津冀三地都有公司,常年三地跑,我有辆车3年跑出17万公里。”王胜彪,砹立方控股创始人兼董事长。在北京中关村创业,2017年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设立协同创新基地。

  “高峰时段不限行,确实是便利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天津的诚意和温度。”王胜彪说,“有种一家人的感觉了。”

  同样受益的还有云圣智能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朱胜利。公司2018年刚来天津落户,就赶上了京牌“同城化”新政。“公司有辆京牌车,两地跑。在这边谈个生意,接送个客户,随时能走。”

  “北京车牌享天津‘同城化’待遇,给大量企业人员提供方便,体现出天津政策的人性化和灵活性,以及不断改善营商环境的实干精神。”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办公室主任韩玉刚说。据统计,仅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的北京来津企业就有300多家。

  不仅如此,为解决来津人才的购车需求,去年底天津出台政策,持本市有效人才绿卡A卡和B卡的人员,及认定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可以按照本市居民待遇申请小客车增量指标。5月,又宣布今年全市新增35000个增量指标。“园区企业都非常关注,这些措施进一步解决了来津企业员工购车难题。”韩玉刚表示。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2月28日,天津市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试点,对落户的符合天津产业发展定位的北京转移来津项目,制定六方面突破性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在职工落户、购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让北京企业职工在天津享受到“同城化”的工作、生活、就医、子女教育保障,让他们能够在天津安居乐业,心无旁骛投入创新发展。

  今年虽然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但企业来津投资热度不减。前四个月,仅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就新增注册企业128家,注册资本14.2亿元。近日,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决定将公司总部基地和研发中心迁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投资额达10亿元,成为首家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北京整体搬迁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