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泛在互联、全域感知、数据融合、创新协同、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天津市印发实施《天津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着力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培育新动能,以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推动城市更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日前,记者专访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解读《行动方案》相关内容。
抢抓新机遇
精准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趋势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是今年最高频的热词之一。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概念以来,国家持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加快推进相关领域项目建设。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等内容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副处长张玉忠介绍,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特别是近年来天津市加快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壮大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天津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谓需求迫切、基础良好、意义重大。鉴此,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战略引领,天津立足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实际,编制印发了《行动方案》,加快营造“新基建”催生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推动“新基建”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争创新优势
统筹推进项目谋划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天津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建成泛在互联、全域感知、数据融合、创新协同、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效能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行动方案》提出了三方面主要任务,即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演进升级;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构建多元智能应用生态;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夯实智能经济发展基础。同时,细化了22项具体举措,明确了责任分工。”张玉忠介绍,具体来说,一是打造全国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5G网络实现全覆盖,示范应用场景超过100个,宽带网络下载速率全国领先,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域分中心,“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持续深化,全面建成5G创新示范城市和“双千兆”网络标杆城市。二是打造普惠共享的融合基础设施应用生态。聚焦智慧城市建设,推广一批融合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各类联网视频资源总数达到20万路,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超过300个,天津港港区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规模达到50辆以上,车联网应用场景覆盖区域超过600平方公里,互联网医院达到30家以上,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全方位提升。三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新建10个以上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在关键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建设“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先进算力集群体系,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规模领跑全国,初步建成新时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
“总体来看,《行动方案》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张玉忠介绍,“一是理念新。《行动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吸纳我市‘十四五’规划研究成果,将‘新基建’发展与制造业立市、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统筹谋划、一体布局,以智能科技赋能新发展格局。二是举措准。按照项目化、清单化、指标化原则,对标先进细化工作举措,每项工作任务均增加了量化指标,确保可考核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开门编方案,广泛征求华为、360、中国信通院、中咨公司等企业及专家意见建议,凝聚各方智慧,提升方案质量。三是项目实。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挖掘、梳理形成了总投资近7000亿元的支撑项目库,同步推进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推动新发展
加快释放“新基建”赋能百业带动效应
为确保《行动方案》落实落细,加快释放“新基建”在稳投资、促销费、助升级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厚植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根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下一步,天津市将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对支撑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统筹全市优质资源,持续谋划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源,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关联产业发展高地。强化重点项目推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用地、用能、环保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放大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海河产业基金、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强化市场主体引育,坚持“内培”与“外引”并重,依托资源、场景和政策优势,推动线上招商、专业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标志性项目落户建设,加速培育“新基建”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