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省涞源县的产业、公司、产品,到涞源的地理、历史甚至当地美食的做法,杜伟光都能侃侃而谈,很难看出他是刚到涞源工作不满一年的挂职干部。“我要当涞源县的荣誉县民。”丰台区挂职干部杜伟光经常开玩笑地说。
2019年12月,杜伟光到涞源县担任扶贫办副主任,挂职期间,他结合自身在丰台科技园区、商务局、发改委的工作经历,从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入手,寻找扶贫协作结合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好丰涞两地扶贫协作的沟通协调。
产业合作 促乡村振兴
“杜主任,你那儿有没有涞源招商引资的基本情况?我们先了解了解涞源的情况。”这是前期跟企业推介涞源时问得最多的话,但是杜伟光向涞源县相关部门求助,都说没有这方面的材料。
“我们先抓基础,根据涞源县区域位置、自然环境,结合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疗、大健康、旅游等方面产业定位,编制了《涞源县招商推介手册》,发给相关单位的招商部门,让他们了解涞源。”杜伟光说。他还与丰台区发改委、科技园区及投资促进局等单位对接,共同梳理丰台区的产业类别和企业情况,尤其筛选拟外迁或外扩的企业,重点关注、重点对接。通过登门拜访、电话连线、朋友引荐等形式,先后协调北京花乡花木集团到涞源考察花卉基地选址、内蒙古月盛斋牧业公司到涞源考察肉牛养殖基地选址、中民经开科技集团到涞源考察中餐工业化选址等事宜。北京紫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涞源县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产业扶贫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大量的工作就是引进项目,今年引进北京市和丰台区共47个项目。下一步,我们要抓人流,从旅游入手把两地的人流互相盘活,和北京市工会对接,促使京卡持卡人到涞源旅游能打折。”杜伟光说。
拓宽视野 促进京销路
到涞源挂职以来,杜伟光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涞源县农特产品进京销售渠道拓宽工作与从事的丰台区菜篮子建设工作相结合,如何使县里的农产品进得了京,还能站得住脚,形成良性产销循环,让涞源优质的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的流通领域。
起初,杜伟光用半个月时间对涞源县的农副产品公司逐一实地调研走访,随后带领涞源县桃木疙瘩、冀宝农业等农产品企业代表赴丰台,分别考察对接志广富庶、百舸湾、食迅网等社区连锁菜店和农产品配送企业。
“其实转了一圈并不是卖什么产品,就是看让涞源农产品企业开拓视野,了解北京市菜篮子的运行,看看咱北京需要什么产品,回来调整自己的产品。有的企业通过这次调研把产品改成了小包装,更贴近百姓生活需要。”杜伟光说。
为了将涞源农产品化散为整、统一推介,杜伟光还整合涞源所有的农副产品,编制《涞源县优质农产品推介清单》,120余种产品种类、规格、包装和企业经营情况、帮扶情况、采购方式一目了然,菜单式购物让采购更精准、便捷。“前一阵中秋国庆节前,我们上午接到丰台工会的订单,是给职工的大礼包,我们根据推介清单配了10样东西,中午就组织企业拿样品去汇报,然后很快就拍板定下来了。”杜伟光介绍说。
建立销售渠道 提高产品回购率
涞源县农产品企业将产品端完善以后,重点就要在销售端发力了。杜伟光将《北京市2020年消费扶贫行动方案》作为工作指南,每天都翻看几遍,用好用活这好政策。
“今年国扶办和财政部建立了‘832消费扶贫平台’,全国832个贫困县的农产品企业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销售,而且这个销售平台面向的是全国的机关事业单位,需求量很大。”杜伟光抓住这个机遇,第一时间组织县里农副产品企业进入这个平台,4月底就引导全县9家认证企业全部登陆平台展销农副产品,仅在该平台销售农产品达3000余万元。
杜伟光还以丰台区各级预算单位预留不低于30%的采购份额方式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为契机,发函至丰台区商务局,借助丰台区主管部门资源优势助力涞源消费扶贫。今年9月,涞源县扶贫办会同丰台区商务局组织17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召开涞源县农副产品推介会。同时,他也积极联系丰台辖区的商超企业,力推涞源县农产品进入商超供货体系,目前桃木疙瘩企业与志广果蔬达成供货协议,谷润农业与东颐食品达成供货协议。并且,围绕丰台区消费扶贫“七进”活动,扩大涞源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截至10月,涞源县消费扶贫额度达1.2亿,超过2019年全年额度的47%。
“虽然今年消费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还需要不断发力。”在与挂职干部和技术人才座谈会上杜伟光说,“1种产品卖给1000人,不如让1个人买1000次这个产品,要继续巩固、拓宽涞源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更多人知道涞源的优质产品,提高产品回购率,这样我挂职结束后涞源的优质农产品依然能进入北京食品领域流通。”(作者 赵智和 邵亦晴 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与保定日报社联合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