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5月21消息(记者李健飞)联合国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显示,1970年以来每个国家入侵的外来物种数量增加了约70%,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过去50年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之一。5月21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发布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准确、最权威的《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收录441种4变种。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大省和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受特殊的地理、地形、气候等条件影响,云南已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重灾区”。
外来入侵物种:法老小家蚁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高正文介绍,该《名录》共记录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植物321种4变种、动物120种。分别为:
Ⅰ级恶性入侵类:有33种(植物31种,动物2种),如:紫茎泽兰、飞机草、微甘菊、肿柄菊、凤眼蓝(水葫芦)、褐云玛瑙螺、小管福寿螺;
Ⅱ级严重入侵类:有82种(植物42种,动物40种),如:仙人掌、巴西含羞草、野茼蒿、美洲大蠊(蟑螂)、草地贪夜蛾、红火蚁、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大银鱼、牛蛙、红耳龟;
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Ⅲ级局部入侵类:有99种2变种(植物48种2变种,动物51种)如:山扁豆、牛茄子、北美车前、象草、双穗雀稗、马铃薯块茎蛾、米扁虫、莫桑比克罗非鱼、大锷龟;
Ⅳ级一般入侵类:有68种(植物57种,动物11种),如:波斯菊、大麻、紫茉莉、西番莲、苦苣菜、万寿菊、咖啡豆象;
Ⅴ级有待观察类:有159种2变种(植物143种2变种,动物16种),如:荞麦、合欢草、凤仙花、蓝桉、灰喜鹊、麝鼠。
据调查,上述外来入侵物种,有一半来自于美洲、欧洲、热带亚洲、中亚、西亚及地中海地区、非洲、澳洲及国内其他省区,其中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的恶性和严重入侵类有115种,占26.1%。外来物种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入侵:自然扩散,如紫茎泽兰随公路沿线扩散进入云南境内;无意引入,如美洲大蠊(蟑螂)随进出口商品贸易带入;有意引入,如马缨丹作为观赏植物引进、银鱼因水产养殖而引入。目前,主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综合治理方法来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名录显示,除了被公众普遍认知的红耳龟、紫茎泽兰、飞机草、微甘菊等列为外来入侵物种,西番莲、仙人掌、大银鱼等也被列入其中。对此,有专家解释,这些物种确为入侵,但危害等级不同。
外来入侵物种:大薸
他说:“仙人掌和西番莲它首先列入外来入侵物种,是因为它不是原产中国的,是来自热带美洲的。但是因为外来物种还是根据级别来决定它入侵的危害程度。比如仙人掌目前来说已经在一些区域里面,比如干热河谷、热带地区广泛生长,包括西番莲大部分是栽培种植,但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对人类的农业或者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目前还没有被列为恶性的入侵这样的等级。”
据透露,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近期在我国迅速扩散。2019年1月,我国云南德宏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4月份后,随着华南地区春玉米种植和天气转暖,在我国南方玉米区迅速扩散;截至5月8日,已有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11个省(区)52个州(市)、230个县(市、区)查见玉米受害,发生面积101.68万亩。对此,农业农村部门正在及时开展加密监测预警,严格属地防控。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认为,所有入侵物种可划分为恶性入侵类、严重入侵类,局部入侵类、一般入侵类和有待观察类5类。《名录》作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本底信息,将在推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监测、资源调查与合理利用,以及政府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和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支撑。另外,本《名录》作为我国首个省级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为我国其他区域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编研提供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