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在香格里拉成立

2019-07-15 12: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迪庆7月15日消息(记者李健飞)7月15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云南省环境发展基金会、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区管护局、大自然保护协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阿拉善生态保护协会西南中心等13家单位建立的云南首个野生动物保护网络——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成立。首次尝试建立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科研机构以及地方民间团体广泛参与的联合保护机制,搭建“保护优先、持续利用、公众参与、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滇金丝猴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进一步夯实滇金丝猴保护管理工作基础。
滇金丝猴(图片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运行将实行政府管理机构主导、公益组织筹资、公众和企业参与、科学家指导、保护机构组织实施的可持续保护策略,旨在实现全域滇金丝猴种群健康增长,并以这一伞护物种的保护为抓手,惠及滇西北和藏东南生物多样性及横断山系原始森林的保护。保护好滇金丝猴种群及其栖息地,对维护地区间物种与生态平衡具有全球保护战略意义。
滇金丝猴(图片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建议将每年7月15日设立为“金丝猴日”,网络将借由已建立的“滇金丝猴3000+”专项基金,在省林草局指导下,组织落实并实施《国宝滇金丝猴保护行动计划(2015—2020年)》有关项目,着重突出猴群巡护管理、种群数量监测、栖息地保护与恢复、保护生物学和生态行为学研究、滇金丝猴友好社区发展与共建、公众宣传和推广等方面内容。
滇金丝猴(图片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云南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国大会将在昆明召开,希望通过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这样的新生力量,汇集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以开放的姿态,多方互联互动,高效运行、创新机制、加强研究、分区施策,全方位提升保护能力,为中国旗舰物种的保护积累经验和树立典范。
  滇金丝猴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总数约3000只,被列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物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国际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物种,仅分布于滇西北和藏东南的高寒原始森林中,东西以金沙江和澜沧江为界,北至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南达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其分布区域是全球25个优先重点保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重要而脆弱。 
滇金丝猴(图片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上世纪60年代,滇金丝猴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64年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在德钦县进行动物调查时采集到滇金丝猴皮张。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林草部门积极行动,科学家和动物保护人士奔走呼吁,社会机构和公益组织热情支持,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保护措施逐渐到位,成效显著:全省各地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并颁布了地方法规,全面清缴猎枪,连年实施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盗猎、主动伤害和非法交易滇金丝猴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为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相继建立了白马雪山、云龙天池、兰坪云岭、丽江老君山等4处保护地,总面积达478077公倾,基本覆盖了滇金丝猴种群集中分布区域。近年又将保护地外990.66公顷的滇金丝猴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为滇金丝猴种群恢复和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开展资源调查监测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先后组织实施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和紧急行动计划》《云南滇金丝猴保护行动计划》,建立了云南滇金丝猴研究中心,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实施了一批研究项目,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滇金丝猴分布区的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滇金丝猴保护工作,积极主动与国内外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广泛合作。在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的资助下,迪庆州滇金丝猴分布县、村成立了滇金丝猴保护县级领导小组和村级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大自然保护协会支持玉龙县组建了民间专业巡猴队。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阿拉善等社会组织先后投入到滇金丝猴保护事业中,在支持各地开展资源调查、巡护监测以及社区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2000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林草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投入1亿多元,积极开展滇金丝猴保护、管理、监测、社区共管和科宣教等方面的工作,经多方共同努力,滇金丝猴种群呈稳定增长趋势。2017年,在阿拉善西南项目中心的支持下,云南开展了新一轮全境滇金丝猴监测,最新数据将在年内公布。 
滇金丝猴(图片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记者了解到,尽管如此,滇金丝猴保护管理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随着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增长和分布扩散,需要更多的栖息地以满足其生存繁衍。但是,生境碎片化和森林植被恢复相对缓慢,以及森林之间的公路、社区、农地、建筑阻断了滇金丝猴种群向周围适宜生境扩散的机会,因而生境容纳量成为保护滇金丝猴种群持续增长的障碍。二是滇金丝猴分布区均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高寒山区,林下种植和放牧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方式,群众对森林高度依赖,贫困程度深,社区生计与物种保护存在较大矛盾。三是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我省是生物多样性大省,保护任务艰巨、工作量大,滇金丝猴保护资金投入与需求不匹配的客观事实仍然存在。四是全国除北京动物园外,均无圈养滇金丝猴的展示。如何利用好滇金丝猴保护成果,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课题亟待研究。五是滇金丝猴分布区域之间横向合作与交流较少,科研院所间、科研院所与林草系统间沟通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影响了整体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物种研究质量的提高。为解决以上问题,滇金丝猴等野生动物保护模式亟待创新,保护水平亟待提升。
编辑: 李腾飞

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在香格里拉成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