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迪庆9月12日消息(记者杨菡 摄影/通讯员吕昊辰) “夏季雨期汇水成海,冬季水退海变沼泽。”这是独特的地理气候赋予纳帕海的“神奇变身”功能。9月11日,央广网记者跟随“赏味春城·探秘香格里拉”云南生物多样性主题采访团走进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近距离接触纳帕海多样生态之美。
纳帕海,藏语意为“森林背后的湖泊”,这是因为每年夏天雨季时,周围的河水会涌进纳帕海,进水量足以让湖面扩大6倍。而到了11月以后,水面就会慢慢缩小,形成沼泽草甸。这样独特的生态条件,吸引着以黑颈鹤为代表的越冬候鸟种群每年定期到此“居住”,与香格里拉市民共赏纳帕海之美。
(蓝天白云在澄净的纳帕海水面完整复刻 摄影/记者杨菡)
纳帕海是云南省低纬度高海拔最具代表性的季节性湖沼湿地,是我国湿地的独特类型。1984年,以保护黑颈鹤、黑鹳、灰鹤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越冬水鸟及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任务的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面积为2400公顷,周边分布有17个村民小组。由于环境保护教育宣传不到位、周边村民环保意识弱,纳帕海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村民甚至把牛棚、马棚建到了保护区内。
(云朵倒映在水中,水草好似在天上生长 摄影/通讯员吕昊辰)
为了使纳帕海重现净美“容颜”,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工作方式,探索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共治体系。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余建军对央广网记者介绍,2016年以来,管护局大力实施综合环境整治、社区共管等系列措施,聘请周边村民参与到纳帕海的日常管护中,使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恢复。同时通过向村民发放生态效益补偿、将湿地保护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用电、用沼气,不砍伐自然林木,使他们“要我保护”的意识变为“我要保护”,破坏湿地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管治,村民自主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截至今年,通过3期生态效益补偿的实施,纳帕海保护区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湿地面积增加到1万亩。
爱美之心,不仅人皆有之,鸟亦有之。随着纳帕海的湿地面积逐步恢复,越来越多的候鸟由“暂居过客”变成“常住居民”,并“呼朋引伴”来纳帕海定居,享受“与邻为伴”的惬意生活。记者获悉,2021年7月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共监测到鸟类55种4770只,其中骨顶鸡、牛背鹭、白鹭等数量居多。重点保护对象黑颈鹤数量从1984年的61只增长至320只左右;重点保护对象黑鹳去年11月迁徙数达416只,纳帕海已成为国内黑鹳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
(冬季未至,越冬候鸟先头部队已在纳帕海湖面筑好了窝 摄影/通讯员吕昊辰)
“我们的保护成效还是很明显的,不止每年来纳帕海越冬的候鸟种群和数量在增多,度夏留鸟的种群及数量也在逐年递增,骨顶鸡等候鸟在纳帕海就繁殖成了留鸟。2020年,我们监测到纳帕海的度夏鸟类数量有2000只左右。”余建军说,下一步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将深化纳帕海湿地保护相关措施,争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的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同科研院校在鸟群种类、科研监测、针对纳帕海生态保护政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纳帕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多看点
神奇的纳帕海
纳帕海是高原季节性湖沼。夏末秋初,雨水频降,再加上青龙潭、纳曲河、旺曲河水的注入,形成大面积湖面,明水面最大时可达上千公顷。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形成大片沼泽草甸。
纳帕海湿地属寒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区西部型季风气候。受南北向排列的山地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全年盛行南风和南偏西风。干湿季分明,11月至次年5月为明显干季,5~11 月为明显湿季。纳帕海虽位于中亚热带水平气候带内,但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延伸部分,而具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平均 2180h,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长冬无夏,春秋短,年均温5.4℃,最热月7月均温 13.2℃,最冷月 1 月均温-3.7℃, 10℃活动积温 1392.8℃,气温年较差平均 16℃,气温日较差平均可达 20℃,干季时可达 30℃。纳帕海位于多雨区与少雨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降水量 620mm,每年有霜期约 125 天,9 月至次年 5月有雪。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