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山9月16日消息(记者李腾飞 通讯员谭志友 毕蕾)2019年9月,根据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相关文件部署和安排,西南大学开始实施“乡村振兴助推工程”定点扶贫云南省昌宁县。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学校选派两位干部赴昌宁,分别担任副县长和驻村第一书记,270余名(人次)师生奔赴昌宁生产一线、田间地头、校园课堂、乡村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遴选帮扶项目 精准施策战脱贫
学校通过深入调研和昌宁县交流对接,精准落实了一批帮扶项目,投入帮扶资金390万元,资助昌宁县初级中学智慧校园平台、新城社区路灯亮化建设等5个定点帮扶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高原特色农业和教育发展等专项规划,为编制《昌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引进帮扶资金450万元,资助魔芋、茶叶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改造湾甸民族中学塑胶运动场和饮水管道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民族中学发展的硬件短板;设置“昌宁县西大含弘奖学金”,引导“扶贫先扶智”的先进理念和长效机制。
(图书捐赠)
(脱贫攻坚培训班结业典礼)
学校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骨干1430人次。大力开展文化帮扶,深度挖掘昌宁哀牢文化、湾甸傣族文化、耇街苗族文化等民族文化,助力昌宁乡村旅游和文化振兴。
聚焦特色产业 科技助力提档升级
学校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规划》和《昌宁县优质柑桔产业融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学校茶叶公司与昌宁县福兴茶厂和郁泰茶厂共建茶叶产学研合作基地,目前基地已正式揭牌启用;帮助引进龙头企业投资注册成立“昌宁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利用“昌宁魔芋专家工作站”,举办魔芋种植技术专题培训1500多人次,并在田园镇建立魔芋种植示范基地20亩,为昌宁魔芋产业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引进学校枇杷新品种4个,并在卡斯镇建立示范园50亩;肉牛养殖专家团队为湾甸傣族乡规划建设20万吨青贮饲料厂方案正在推进中;“滇西四季豆”等有机蔬菜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相关工作顺利推进,赋能昌宁蔬菜品牌化营销。
(西南大学专家调研昌宁肉牛养殖)
(引进种植魔芋示范基地)
此外,以博士研究生导师领衔的五个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昌宁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环保、畜牧养殖、果蔬营养等调研,并对相关生产企业和种植养殖等技术人员等开展专业指导和培训。
深化教育帮扶 夯实基础筑未来
当前,昌宁县教育整体水平偏低,高考一本上线率仅在10%左右。为做好全县教育发展顶层设计,学校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投入帮扶资金225万元,用于全县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改造湾甸民族中学塑胶运动场和饮水管道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民族中学发展的硬件短板;设置“昌宁县西大含弘奖学金”4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贫困高中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先后向10余所农村中小学捐赠价值30余万元的图书;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骨干750多人次;选派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7人已经到岗;与昌宁县签署了共建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合作协议;举办2场文艺演出,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学生“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进,“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项目组织百名优秀大学生与昌宁县百名贫困中小学生结对子,学校组织百名“西小兰”志愿者与昌宁县百名贫困中学生开展“一对一”线上爱心家教活动,提供课业辅导、学业规划、心理关爱等服务;“西小兰”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课堂,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分别结对帮扶昌宁县第一中学和示范小学,派出7位优秀高中教师送教上门,指导2020年高考应试技巧和课堂观摩点评,开展全方位帮扶行动。
(西南大学爱心支教活动)
挖掘民族文化 助力昌宁文化传承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历史文化学院田阡教授率领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专家学者28人组成的团队,扎根昌宁湾甸傣族自治乡,深入挖掘傣族历史文化,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精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顶层设计和技术路径设计。国家治理学院王斌教授率领专家团队深入到昌宁田园镇新城社区,就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开展专题调研,并与新城社区及德馨扶贫安置区的党组织主要干部、普通党员、致富带头人、安置农户等进行座谈交流,为昌宁乡村组织振兴准备一手资料。此外,西南大学39人组成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分别为田园镇新城社区和卡斯镇邑等社区百姓献上“青春绽放新时代——西南大学青春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汇演”,宣传党和国家的发展蓝图,传递和践行新时代文明。